文化建设成就综述(5)
辛亥革命网 2009-09-03 00:00 来源:中国网 作者: 查看:
五、关于文化产业发展
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近10年来,在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鼓励引导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我国文化产业出现蓬勃发展的可喜局面,在许多地方文化产业的增长速度大大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已成为当地扩大就业空间、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各类社会资本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多门类、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生产和服务体系。据初步统计,截至2007年底,我国经营性文化产业机构已达27.2万家,形成由娱乐业、演出业、音像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文物和艺术品业等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
(一)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务院、文化部及相关部门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文件。今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是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政策文件,必将对今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将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自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以及各部门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对文化产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性文件,如《文化产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文化部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关于文化领域引进外资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等。各地文化行政部门也把制定政策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任务来抓。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5个计划单列市中,有33个制定出台了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28个省市出台了85个文化产业政策文件,22个省市制定下发了26个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和纲要。
(二)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国有文化骨干企业快速成长,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为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进度,全面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的实质性进展,培育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有竞争力、有影响力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部于2004年4月,在对直属事业单位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的转企改制基础上,经国务院批准组建成立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国有大型对外文化企业集团。今年,文化部按照《文化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系统文化体制改革意见》的要求,文化部又在推进直属单位转企改制基础上,拟于近期挂牌成立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公司、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公司、中国动漫集团公司等三家国有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公司。
为引导我国文化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集聚效应,2007年和2008年,文化部分别将西安曲江新区、深圳华侨城集团公司、曲阜新区、沈阳棋盘山开发区等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
(三)民营文化企业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力量。在国家一系列支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政策支撑下,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的步伐不断加快。据统计,文化部管理的文化企业,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比例数已由2004年的1:1发展到目前的1:4。2007全国共有国办艺术院团2850个,而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已超过6800家。民营文化企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