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文化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来源(5)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范前锋 查看:
孙中山也不同于章太炎。章太炎虽然也看出了资本主义给社会和劳动人民带来的种种恶果”,但悲观失望,不知所措,认为不如回到古代自然经济生活中,宁可啜菽饮浆”,冬毳夏葛”,求得所谓心灵的幸福和快乐,而不要钻沾物质之务”。章太炎反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不了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幻想回到自然经济状态,有复古色彩。章太炎认为,要避免将来的革命,最好不要步西方的后尘发展工商业,即勋工兴商”,发展资本主义。这是他小生产者、小业主观点的反映。章太炎在同盟会时期的思想观点是徘徊于民族资产阶级与小生产者、小业主之间的。孙中山的观点则属于激进的资产阶级革命派。
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和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孙中山晚年对其民生主义又作了新的解释。首先,他明确提出了耕者有其田”作为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他说:‘民生主义真要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田”。又说:现在俄国推翻一般大地主,把全国田地分刭一般农户,让耕者有田,只对国家纳税,没有地主收租,这是一种最公平的办法。我们现在的革命,是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耕者有其田,才算彻底的革命”。其次,孙中山明确指出要发展中国的经济,要解决民生问题,首先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他说:‘中国因受了那些条约的束缚,所以无论什么事都是失败。中国和外国,如果在政治上是站在平等的地位,在经济上可以用自由去和外国竞争的。……但是外国一用到政治力,要拿政治力量做经济力量的后盾,中国便没有办法可以竞争”。因此,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保护本国工业,便先要有政治力量。中国现在受条约束缚,不但不能保护本国工业,反要保护外国工业”。又说,我们要解决民生问题,若专从经济范围着手,一定是解决不通的。……要先从政治上着手,打破一切不平等条约”。同时他提出节制资本”作为民生主义的重要原则。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海之属,由国家经营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为节制资本之要旨也。”r23]这样,他的新民生主义便基本上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 总之,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根据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迫切需要解决土地问题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继承和吸取古今中外中西文化而提出的。他继承了近代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要求平等的思想。他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压制贫者是也。但民生主义在前数十年已有人行之者,其人为何?即洪秀全是”。[24]他研究了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如井田制”、王安石青苗法,并吸取其思想养料。他称赞美国资产阶级土地国有论者亨利乔治的思想,深合于社会主义之主张,而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25]他又受到19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学说,以及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纲领的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