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藏书家吴引孙(7)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季吴引孙历官浙江宁绍道台、广东按察使、署理新疆巡抚、浙江布政史等职,政绩颇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出任宁绍台道台兼浙江海关

     1921年吴引孙谢世,测海楼的大宗藏书由其子吴少茨掌管,为了避免藏书再遭受损失,图书的保管发生困难,为了防止失散,以不负父辈苦心收集之意,约在1925年左右,吴家放出转让的风声。1929年冬,北平富晋书社主人王富晋(字浩廷)往上海购书,闻听此讯,急请书贾朱荣昌为中介,与吴家洽谈,最后以30000元的低廉价格买下测海楼的全部藏书589箱,8 020余种藏书,双方在1930年1月27日签定了合同,王富晋支付了定金3000元,准备择日起运。然好事多磨,当时另外有个书商王锡,也曾有意购买测海楼藏书,竞争失败后,出于嫉妒,写信给江都教育局,谎称测海楼藏书中有许多善本孤本,吴少茨欲将其转售他处,甚至出口日本,请求政府从保护地方文献的角度,予以干涉禁止。江都教育局立即将此事呈报县长及江苏省教育厅,结果地方政府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命令禁止将测海楼藏书外运。王富晋无奈于4月赶赴上海,求助于著名的古籍目录学家陈乃乾,陈乃乾复请蔡元培、董康等人从中周旋,最后由蔡元培先生致信江苏教育厅厅长,作出“富晋书社实未有转售于国外之事实,而测海楼书目中亦并无旧刊名钞”的担保,江都县始撤消了禁运令。书售于北平书商王富晋的富晋书社后,王富晋把书转卖出后净获利约五万元。

  5、在书被王富晋运走后,请版本学家陈乃乾编成《测海楼旧本书目》,后富晋书社刊有《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4册出版,著录吴氏所有藏书,还有166种善本书。藏书印有“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藏书”、“测海楼珍藏”、“吴氏引孙藏书”等。

  光绪十九年(1893),吴引孙编定了自己的第一份藏书目录,题为《有福读书堂书目》22册,分成经、史、子、集、艺、丛、医、试、说、教、阙共11类,并对后7类分别作了简短的说明,其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他对“说”部的解释,“小说,本子类之一,然中多鄙俚之作,不登大雅,未便阑入子部,故以说类别之”,很显然,这些没有置于传统“子部”而又“鄙俚不登大雅”的小说,盖即为通俗小说之类。吴引孙可能觉得自己在藏书目录中收录通俗小说,有悖于藏书界传统,所以在书目的“序例”中,他强调说“以上十一类,仅凭臆见,酌量分门,便于翻检,识者幸勿以有乖四库体例而见诮焉”,言下之意,此份目录仅供吴家后人读书查阅,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藏书目录,事实上,吴引孙也从未将《有福读书堂书目》刊印出版过。是书未能刊印。他为官后,遂广购书籍,耳目所周,不拘一格,凡元明刊本,旧家善本,寻常坊本,随时购览,意在取其完备,不在求精。为官浙粤等地10余年,广购储藏。

  11年之后,即光绪三十年(1904),吴引孙编定了自己的第二份藏书目录,名为《测海楼书目》4册12卷,仿粤东广雅书院书目之例,分为七类四部。1910年刊行。他在书目的体例方面作了两个颇为引人注目的改动,其一,放弃原来的11部分类法,代之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复仿照《粤东广雅书院书目》之例,增加“御制敕撰”、“杂著”、“丛书”三部,合为7部;其二,“所藏各籍,间有稍涉鄙屑者,删之弗录,无贻大雅羞”,不用说,原来著录在“说部”的通俗小说一定是他删汰的重点对象,悉被摒弃无遗了。经过这样的改动,吴引孙似乎稍感放心,宣统庚戌(1910),他将十二卷的《测海楼书目》付刊问世。有自序,言其购书藏书之缘起。“测海楼”的藏书中,其特色是不少明清通俗小说,也不仅有中国传统典籍,还有来自西方的几何、化学、铁路等方面书籍。精本图书如《苏长公密语》、《大乐律吕元声》等书均为诸家所珍,现藏于美国国会图书馆。重视收藏地方志,如明弘治刊本《八闽通志》、《延安府志》,明嘉靖刊本《广西通志》等明代“天一阁”散出的多种地方志更是海内孤本。光绪二十一年抄明嘉靖本《嘉靖惟扬志》,此抄本亦为世所珍,今存台湾。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存有:(清)吴引孙撰。《(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十二卷(清宣统二年( 1910 )刊本)。本书分为御制书籍、经、史、子、集、杂著、丛书七部四十七类。史部地理类下又分为方舆、都会郡县、山水名胜、边防外纪四小目,共收书八千零二十种,二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卷。书名之下,记撰人、册数、函数。版本较为简略,有时仅记“原刊本”、“坊本”或“钞本”,甚至不记载。吴氏藏书目的,自序称:“书取适用,为异日子侄能读书而憾无书者备焉。”因而吴氏测海楼藏书求备而不求精,不以名堑精刻、宋元珍本为尚,而以实用为主,各类俱备。除大量供科举考试时揣摩制艺所用的试帖、试律、乡闹墨笔外,农书、医书、释道经典、堪舆术数也占不少。吴氏游宦多年,藏有大量郡县志乘及官溉法规、条约。两类书相加近千种,成为测海楼藏书一大特色。如《宁波新关贸易册》、《广东试办巡警章程》 等,均为藏书家注意所不及,诸家书目所不著录者。他也留意到新译西书,史地、外交、国防、船舰、工程各类书籍具备。史部地理类边防外纪目收书达二百三十七种之多。清前期严禁明季野史,为此屡兴文字狱。至清末,野史大量出世,测海楼有多种收藏。其中《明代野史二十种》(钞本),谢国祯先生称赞其为“难得”,评价甚高。丛书部收书一百五十种。《述史楼丛书五种》、《相在尔室汇刻八种》、《梅瑞轩古逸书十种》今均已无传本。民国二十年(1931) ,吴氏后人将测海楼藏书尽售于王富晋,共五百八十九箱,八千零二十余种,无折角、无虫蛀,保存完好。

  王富晋据书以编《测海楼书目》七卷。富晋书社刊本与自刊本相较,除卷数有异,无吴氏自序外,大体一致。最大不同,是在子部小说类。自刊本于小说类中,《世说新语》之下共著录七十八种,而富晋书社刊本却著录一百九十二种,中有《玉训缘》、《双金锭》、《云中落绣鞋》等弹词、话本百余种。此类书籍,向被人视为俚俗,士大夫不屑观览,遑论收藏。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