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藏书家吴引孙(6)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季吴引孙历官浙江宁绍道台、广东按察使、署理新疆巡抚、浙江布政史等职,政绩颇著,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出任宁绍台道台兼浙江海关

  担任浙江宁绍道台的吴引孙,在浙江任道台积蓄了四十万两纹银后在扬州营造家宅及藏书楼。为了建好自己的宅第,光绪十四年,从宁波聘请来一批浙江工匠砖木作坊中高手,到扬州营建私宅,前后用了五年时间,仿造宁绍台道的衙署,结合扬州当地的建筑风格建筑而成。它既具有浙江宁波的建筑特色,又融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风格,成为扬州的一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古典建筑群。这幢大宅扬州人习惯叫吴道台宅第。整个宅第也建了九十九间半,占地4 000平方米。这是扬州仅有的一处浙派建筑群,宅第的东北角,仿宁波天一阁的格局建造了一座西式藏书楼“测海楼”,大部分建筑仿照宁绍道台署衙兴建,大部分建筑材料也采自于浙江,因而道台宅第浙派建筑风格极浓。吴道台宅第在许多方面都和扬州传统徽派建筑有很大区别,以浙派建筑为主,糅合了一些扬州地方特色。“测海楼”也是扬州市唯一保存的私家藏书楼,历史上与“天一阁”齐名。“测海楼”则取“瓠瓢可以测,管中可以窥豹”之意,期望吴氏子孙以测海的勇气,皓首穷经,奋发有为。扬州吴氏藏书楼取名“测海楼”,其义为:学深似海,登斯楼读书,无异于以蠡测海,含有“学无止境”之意。“测海”二字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当年测海楼的藏书量要远远超过浙江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藏书五千余部七万余卷已经被世人称为“南国书城”,而测海楼的藏书已达8020部247759卷之多!其总卷数是天一阁的三倍!测海楼以其丰富的藏书,在扬州乃至全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使吴氏弟兄跻身于当时国内藏书大家之列。

  吴引孙自撰《吴引孙自述年谱》稿本。吴引孙制定了不同于一般藏书家的收书目标,“余唯视力量所及,耳目所周,不拘一格,凡元明刊本,旧家善本,寻常坊本,殿刻局刊各本,随时购觅,意在取其完备,不必精益求精,自宦游浙粤十余年来,节省廉俸,广购储藏。得八千零二十种,计二十四万七千七百五十九卷。”

  吴引孙每购置一部书就作一记录,记下所购书的卷数、函数、购买的钱数,精心地盖上“真州吴氏有福读书堂”的藏书印,还组织人将这些书统统编为一部书目,题名为《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并刻印成书。

  据吴引孙自述,测海楼藏书,他收藏图书是继承了“祖庇”,清宣统二年(1910) (清)吴引孙编辑自刻出版的《扬州吴氏测海楼藏书目录》十二卷。载明,楼内总共藏书分七类,其中不乏善本、孤本,如此丰富的藏书量,足以使吴氏弟兄跻身于当时国内藏书大家之列。后陈乃乾为其所藏旧刻善本,辑成《测海楼旧书目录》四卷,1933年印行。吴引孙藏书如此丰富,后代没有辜负他的测海之望。

  可惜,上世纪初,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吴氏家族逐渐趋向衰败,测海楼藏书也流落他处。在旧社会,文化常受以摧残,测海楼藏书的命运也不佳。1927年测海楼遭受到军阀孙传芳部队士兵严重的骚扰,驻楼军官偷走了数百册善本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