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藏书家吴引孙(4)
辛亥革命网 2013-02-20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王桂云 查看:
元凯轮在镇海靠码头,藤岛被押解上岸,身为宁波、绍兴最高长官的吴引孙就直接过问此事。藤岛见自己日本人的身份瞒不住了,就说自己是大阪铁商,到普陀山是为了找到高见武夫一同回国。现在中日正在打仗,来往不便,所以在上海削发来镇海。此时法雨寺的方丈化闻正在镇海,他证实寺内确有个日本僧人高见,是当年正月里才来的。官府派船将高见押到镇海,将他混杂在一群僧人当中,叫藤岛辨认,藤岛与高见“相视良久,茫然莫识”,因此,吴引孙认为:“藤岛改扮僧装,行踪甚为诡秘;供词亦极闪烁,难保非图混入内地窥探军情。尤恐有华人作奸,亟应彻底根究;以期水落石出。”
吴引孙马上命令候补通判梅振宗、鄞县知县杨文斌会同审讯,随后又亲自审问。藤岛熬刑不过,才供认“有一个姓福的东洋人,住在上海跑马场开杂货店,与高见是好朋友。”他是“受领事所托,去到普陀接高见,并没作奸细,探听炮台洋面消息事。”继续施刑,这个日本间谍咬紧牙关不肯承认刺探军情以及同伙是谁。吴引孙密令定海厅同知赵惟嵛前往普陀山再次勘察,并未发现除高见之外的其他日本间谍踪迹。以后吴引孙再三提审藤岛和高见,案情都没有进展,便命令将藤岛送到鄞县大牢关押,高见则关在现在中山西路北侧的天宁寺,由普陀山下院僧人看管。吴引孙嘱咐僧人们将可能前来探望的任何日本人一同拿获。
就在藤岛被捕的前两天,上海也破获了日本间谍案,在清政府要求下,两名日本间谍楠内有次郎和福原林平在法租界内被中国士兵抓获,但法国人坚持将他们送往美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看管。迫于压力,美国方面只好将两名间谍引渡给中方。当时为了给逮捕藤岛与高见的吴引孙施加压力,一艘美国军舰被派往宁波示威。9月下旬,上海谍案的两名日本人供认间谍活动事实,坐实了藤岛与高见的间谍身份。藤岛也即招认,其得到日本总领事大越的密令,并领取了密码,计划会合高见后,一道测绘中国地形、窥探军情。
日本间谍案终于水落石出。根据清朝律法:“境外奸细入境内探听军情者,不分首从皆斩”。10月27日,根据电旨,浙江巡抚饬将藤岛、高见两犯押赴杭州清波门外斩首。
因为他十多年的政绩显著,升任广东按察使。他针对广东民风好斗的弊病,编写通俗歌谣教化民众,收效显著。因为国事日非,他又在广东创立武备学堂,深得李鸿章的赏识。后来,他又迁任甘肃新疆布政使,大刀阔斧,惩治腐败,以布政使的身份弹劾前任巡抚,引起朝野震惊。
3、吴引孙故居,被扬州人习称为吴道台宅。吴道台宅第的主人是清末民初的吴氏两兄弟——吴引孙、吴筠孙。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坐北朝南,在光绪三十年(1904年)建成。
这一清末住宅位于扬州老城区东部古运河西岸、扬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内,被扬州市民称为“九十九间半”的吴道台宅第是江苏省规模最大的浙派建筑群,具有很高的艺术、文物价值。
整个宅第宏伟堂皇,占地百米见方,建筑面积约2950平方米,习称99间半。屋宇结构规整严谨,雕工尤为精美,以浙江建造法则为基础,揉合了扬州传统的建筑格调,别具风味。建筑坐北朝南,东西横向五路房屋并列。原有的大门朝东,磨砖门楼,气势恢弘,可惜在“文革”中连同门厅一起被拆除。五路房屋中的四路保存完好,东二路中轴线最南的门厅,宽大轩敞,左右两侧立一人高的石鼓,托以卷云石雕基座,彰显出官宦之家的气派。上置卷棚,拱式轩梁,其木雕之精美,令人叹为观止。梁柱下端为云纹石雕鼓磴。门墙下为青石基座,浮雕香炉、宝瓶、鹊梅等图案,上为砖雕飞蝠,磨砖起线滚花镶框,中嵌磨砖几何图案。整个门厅深得浙派建筑的神髓。东路有西洋楼、朱雀厅、凉厅、鱼池、测海楼等建筑;西部为内宅,前后三进,周以回廊,以开阔的石板天井相隔,宏阔宽敞。东西两部分以深邃的“火巷”隔开,属扬州大型民居的典型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