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工商业辛亥革命后发展实例(4)

辛亥革命网 2012-06-07 00:00 来源:广州文史 作者:黄曦晖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皇朝,结束了持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在促进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

   在民国初期,有这样一件有趣的逸闻:当时,均和安进口了一部外国的二十五匹马力的蒸汽机,正在厂中进行仿制。在仿制过程中,把图纸挂在工作间,恰巧为恒昌泰的熊名斋过厂时所见。这位技术本领过人,有“过目不忘”之称的老熊,他仔细地进行了观察和揣摸以后,把图纸所列的结构模型和规格尽记心中。结果,均和安仿制该机尚未出厂问世,而恒昌泰仿制同样的机却已投入市场了。此时,均和安从厂主到工人都为之大吃一惊。后来人们谈及此事,众皆赞叹不已。过了稍后的一些年份,在河南福场园(现今福场路、南华中路一带)开业的东亚机器厂,厂主秦思昌,经营业务以修理和仿制榨蔗机、卷烟机为主,与恒昌泰所营的修理和仿制蒸汽机的业务是不相同的,前者属生产机械的类别,后者是动力机的类别。秦鉴于曾出现均和安技术泄密一事,便采取对策,以防万一。他着人绘了熊名斋的人像在自己厂前挂出,并嘱咐厂中各人,若见熊来,不准入内。民族工业的内部同行之间,都力图从外国机器之中,通过修理或仿制的途径,把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技术尽快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便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辛亥以前所未曾有或极少有的现象。

   协同和开办于辛亥革命推翻清朝这一年,是陈沛霖、陈拔廷、陈德浩等人合办的。陈沛霖和陈拔廷分别任经理和协理,陈德浩任司库。厂设在市郊白鹤洞大涌口。它一开业,就显示与众不同的特色。它不是从手工业作坊转化而来,而是以合资的方式进行筹办,资金较大,为同行之冠。当时同行中都说:协同和是新式的均和安。协同和事实上比均和安进了一步:不仅资金较雄厚,而且机器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较充足,比均和安与同行中的别厂都胜了一筹。它的创新主要是在修理和仿制动力机方面,把修仿外燃机推进到修仿内燃机的新阶段。外燃机没有锅炉的蒸汽发动就寸步难行,而内燃机包括大火胆、细火胆等,均不需锅炉附带,有了机油便可发动。后来出现的冷气迫力柴油机,技术上就更为先进了。内燃机比外燃机发动力强,使用方便。此事是外国留学归来当年在协同和工作的薛则民首先发现的:民国七八年间,协同和从英国买来了一艘船(当时在外国买回旧船进行修理翻新是常事),在修理翻新的过程中,薛则民发现了船上一部动力机与当时通常使用的外燃机不同,是一种在广州未曾出现过的内燃机。于是,他决心在修理旧船的过程中对这部内燃机进行仿制。经过努力,结果成功了,为机械工业的发展打开了新的途径。在协同和开了仿制内燃机这个好头之后,有条件的机器厂也步此后尘争相仿制。“实至名归”,至今事隔六十多年,同行中每当提及此事,总是娓娓长谈,对薛则民非常敬重。薛则民以后还有其他贡献,是机器行业中一致推崇的机械工业老前辈。新中国成立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委任他为总工程师。他在世时曾任市机电工业局技术室主任、市政协常委等职。他生前曾对人讲过:“欧美资本主义发展比我国早。我们对它们的机器不懂,就要学,必要时还要用钱去买。但最好是只买一次,以后就不买,实行自己仿制。如果样样都靠向外国人伸手,则自己的脖子就被外国人掐死了。协同和当年的发展就是走这条路。”薛则民的体会,表现了辛亥革命以后广州市工业界人士要求发展民族经济的奋发图强的爱国精神。

  城乡交流活跃 商品经济繁盛

   辛亥革命后社会经济有相应的发展,加上交通运输工具有所改进,城乡之间的物资交流比前活跃。

   一、附城圩市

   民国初期,附城的县份和市郊一带,不少人向往城市。有钱的人入城开厂开店,无钱的人入城求雇做工,还有一些人则凑些小本钱入城做小贩。更多的是一些农民,他们将自产的杂粮、三鸟、牲畜、水产、水果、瓜菜、烟叶、玉糠以及各种种苗等农副产品,从乡运进城市贩卖。然后,在城里购一些工业用品,诸如棉布、汗衣、肥皂、绒线以及其他等等,运回乡村。此外,在乡村中一代乃至几代人从来没有或者很少出来广州大城的人,因一时风气所播,都想方设法到来看看热闹,这些人,也多是自带一些农副产品出来“做水脚”(出城来回费用),并且顺道带一些工业日用品回乡间去。所有这些,都成为当时城乡交流的渠道。

   龙口圩(现今河南厚德路)和宜民市(现今西华路),均是当时广州市附城较大的圩市。目睹辛亥革命前后变化的老街坊说:“先前圩市人丁可数,后来人头涌涌。”又说:“前后变化之大,可以比喻为蚊腿(臂)与牛腿(臂)之比。”

    二、“巡城马”

    “巡城马”又称为水客、行商,在清代之时也有,但远不如民国之后众多。那时,他们买来卖去的货物颇为神速,虽然其数量不很多,但都是看准了才下注码的畅销货,故有人称他们为“塘边鹤”。他们差不多是“单日来、双日去”,城市每一个区域都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不少农村的地方都看到其足迹。“巡城马”一般都有一手业务本领,他们通过代客运货的船艇,将农副产品运抵广州市,有时放在附城圩市发卖,有时直接与单位部门成交,有时通过货栈代为沽出。他们将工业日用品运回乡镇,有时选中圩市当众推销,有时到城镇企业登门兜售,有时另找其他门路放手。“巡城马”还有奔驰于各城市之间的,今天由乡间来到城市,明天又由这个城市转向另一城市,然后再返回乡间。他们本少利微,寄望于回转神速。无形中便促进了城乡的发展。

   三、“九八行”

    “九八行”是一种代客买卖的行口,后期多叫货栈。所谓“九八”,就是对买卖双方各收二厘。这种行口,清代晚期已经出现,民国之后比较盛行。这种行口的兴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商品经济活动的水平和变化。当商品经济还不发达,或者商品经济活动处于呆滞和窒息状态,贸易不多的情况下,这种行口一般少有,或者虽有而不活跃;到了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或商品济经活动处于生动和活跃之时,它便店铺林立,商品交易朝夕不停。民国之后,广州市的“九八行”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新开拓的马路两旁相继出现且日见增多。其中,以一德路较为普遍,举目皆是。代客买卖的商品,包括米粮面粉、京果海味、水产咸什、干鲜果品以及其他品种,应有尽有。其与清末年间比较,年份不远,但变化极速,是值得重视的。由于一德路“九八行”的经营历史较长,时至今日,就经营的品种来说,还是“依稀如旧”,富有传统的特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