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在那波澜壮阔的岁月
时间:2024-08-19 09:26 来源:大河报 作者:大河报
中国波澜起伏百年历史的起点,始于农历辛亥年秋日武昌城的清脆枪响。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全城。随后一个多月,全国各省纷纷响应。 辛亥革命初期,河南和河北山东等省份的起义并不顺利。 从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到1912年1月1日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关内十八省有13个省脱离满清政府,效忠南京民国临时政府,山西、山东、甘肃、直隶、河南5个省离北京近,满清余孽根深蒂固,则继续效忠北京。 但5省都曾发生过重大事变,比如山西革命军抵抗不住清军曹锟部的进攻,撤离太原;山东宣布独立后又复辟;甘肃局部起义,但兰州始终在满清总督控制之下;直隶省是京畿重地,反革命势力强大,仅有滦州新军宣布起义独立。 当时河南省会开封的革命党人曾拟定12月23日凌晨发动起义,但起义前夜,起义指挥部遭到清军围攻,张钟端等11位主要领导人被逮捕杀害。 时任河南巡抚齐耀琳与袁世凯关系特殊。武昌起义之时,袁世凯还在河南彰德(今安阳)“开缺养病”,那时河南巡抚还是满清正黄旗人宝棻。宝棻曾拨出河南新军参加对武昌起义的镇压围剿。武昌起义之后,11月1日大清重新起用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上台之后,认为河南不可没有自己人,于是用嫡系齐耀琳替换了宝棻。以齐耀琳为首的河南官僚,对反清革命活动的镇压,格外地残酷。 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结束。同一天,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大总统,齐耀琳也摇身一变成为中华民国的官员。 河南同盟会成立于日本东京 河南同盟会于1906年成立于日本东京。初成立时推曾昭文为支部长(光山县人,后任南京留守府军需长,不久病逝)。在日加入者有杜潜、朱奋吾、车钺、刘积学、潘印佛、杨曾蔚、刘醒吾、陈伯昂等。创办《河南》杂志,以张钟端为总经理,刘积学为总编辑,并特请周树人(鲁迅)撰稿。 《河南》杂志创刊后,旗帜鲜明地主张革命。其在《发刊之旨趣》一文中尖锐地指出:“须思中国者,非政府诸人所专有,国民各个人俱其分子之一,政府特其执行者耳。政府之建设,非由于政府,实由于国民。政府之不良,国民应有改造之责。明知其外不适于国竞,内不合于人道,而乃坐视其亡我之国,不起而改弦更张之,是即我国民自亡也。” 《河南》杂志共出版10期,半数以上运往国内,对河南革命产生重大影响。后清政府驻日公使馆函日本警署迫令停刊。 当时河南反动势力强大,举事不易 1908年,东京河南同盟会支部派杜潜回开封组织同盟会分部。初设机关于开封私立中州公学,该校监督杨源懋(字勉斋),教职员暴式彬、杨汉光、韩立纶和当时进步人士刘芬佛、刘纯仁、李心梅、王庚先、张宗周以及该校庶务长刘镇华等均加入同盟会。借中州公学之掩护,活动甚力,不多时入会者二百余人。杨勉斋十九岁中进士,弃官办学,官绅对他颇为敬重,其号召力亦大。当时同盟会分部派刘镇华赴保定,与陆军速成学堂中的豫籍学生张钫(新安县人,后曾创建千唐志斋)和王伯功相联系,互订密契,为将来起义做准备。 1909 年春,革命党人密会于洛阳中学(杨勉斋兼该校监督),当时与会者有杨勉斋、刘粹轩、宫砥堂、阎郁文等。会商要点:①传播主义;②联络地方武力(刀客);③运动新旧军队;④在伏牛山区设武力基地;⑤全省东西南北铁路已通,郑汴间不易起事,洛阳、南阳西连川陕,地利可凭,应注重在豫陕边区发动革命。当时同志们均非常赞同此主张。 辛亥革命陕西起义胜利后,公推张钫为秦陇复汉军东征大都督,率队进攻潼关并向豫西挺进,河南革命同志亦在豫西分头联络地方大侠武力,与东征军会合。当时清军重兵集结豫西,阻击东征军。 当时河南郑、汴等重要城市,反动势力强大,在省城举事不易取胜,但河南各地革命力量和声势日益壮大。 开封起义失败,11烈士就义 武昌起义后,张钟端由湖北衔命回汴,携带黎元洪写给协统应云从的密函,拟劝应在汴起义。张到汴时,应云从因起义事泄露,被河南巡抚宝棻禁闭撤职。开封城中革命党人正群龙无首之际,张钟端回汴,大家共推张为河南革命(军)总司令,王庚先为副总司令,以优级师范为秘密组织起义机关,并运动陆军学生和一部分军警,作为起义依靠力量。 当时革命声势甚大,清兵统领柴得贵有投机革命之意,因此与张钟端、王庚先亦稍有密契。后来袁世凯派齐耀琳来任河南巡抚,反动阵容加强。柴得贵即转头献媚于齐耀琳,并向齐告密。齐初到河南,急于为袁世凯立功,即派柴得贵镇压革命。柴密派总稽查张光顺和奸细江玉山、张建周混进革命组织。 12月22日夜,起义即将开始,清军根据密告,突然闯入开封优级师范,将正在向各路起义军发布命令的张钟端等逮捕,并进行全城大搜捕,等候在城外的红枪会、仁义会等千余人不见信号不敢行动,到了拂晓,得知城内发生变化才撤去。开封起义最终失败。 后经咨议局出面反对过多株连,部分人员被保释。张钟端、王天杰、李干公、张兆发、刘凤楼、张得成、崔德聚、李鸿绪、王梦兰、徐振泉、单鹏彦等11位同志,于12月23日凌晨分别慷慨就义于开封南关和西关,后由同盟会员沈竹白以慈善名义收殓尸体葬于南关义地。 1935年,根据当时河南省政府会议决议,将11名烈士遗骨葬于一处,立碑纪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