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木:《中共中央第一支笔》准确把握党史国史主题主线的佳作

辛亥革命网 2021-08-31 08:44 来源:解毒历史 作者:朱佳木 查看:

为胡乔木同志写传,是一项选题重要,写作难度颇大,但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而艰巨的任务。读完青年军旅作家丁晓平同志创作的《中共中央第一支笔》,我感到作者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

  为胡乔木同志写传,是一项选题重要,写作难度颇大,但又具有现实意义的严肃而艰巨的任务。因为,这不仅涉及党史、国史中的许多重大事件,还涉及党内许多高层活动、政治斗争、理论分歧等敏感问题。尤其在今天,当错误思潮为了反对、丑化中国共产党和党的领袖、党的历史而不时攻击、歪曲胡乔木及其形象的情况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向读者全面、准确、生动地讲述胡乔木的一生,更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读完青年军旅作家丁晓平同志创作的《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人民出版社2019年10月版),我感到作者较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我认为,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沉潜求实,准确地把握了党史、国史的主题主线和传主的主流本质

  胡乔木是研究党史、国史无法绕开的角色,也是研究新中国意识形态、社会科学发展不可忽略的人物。他一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教育、文学、史学和语言文字等诸多方面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但长期以来,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工作、生活方面的介绍和资料,却非常少见。这一方面是由于他的工作岗位大多在历史的“后台”,而他本人又处事低调、不事声张,使外界很难了解他除了公开活动和讲话、文章之外的事;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他的人生太特别、太丰富,任何一位作者想把握住他,把他写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不下一番大功夫是不可能的。而丁晓平同志之所以能够写成这部传记作品,正是由于他利用5年时间,充分搜集资料、不断访人探学、勤于思考修改的结果,也是由于他秉持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准确把握党和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和胡乔木一生主流和本质的结果。加之作者文笔生动、细腻,看后令人感到可读可信。这不仅有助于读者了解真实的胡乔木,而且对读者学习了解党史和国史也很有裨益。

  二是构思精巧,智慧地解决了重大题材作品怎么写、写什么的问题

  为党的思想家、理论家立传,尤其是为像胡乔木这样的党中央的“大秘书”“大笔杆子”立传,要写得准确生动,难度确实很大,实在是对作者功力的大考验。丁晓平同志以清醒的理论逻辑思维能力、严密的归纳总结能力和高超的文字把握能力,较好地处理了与传主密切相关的诸多政治的、历史的、现实的、敏感的话题,妥当地解决了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起到了对一系列歪曲、丑化党史、国史和胡乔木历史的错误言论给予正本清源、澄清事实的作用。全书60余万字,从“书生革命”开卷,到“黄河青山”结卷,翔实地讲述了胡乔木的重大贡献、思想历程,文笔流畅质朴,叙述全面客观,而且大量吸取了党史、国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了“研究深入、讲述浅出”。作者精心组织材料,几乎是一个故事接一个故事,既写了胡乔木的人生道路,也涉及到许多党史、国史上的重要公案、文案,将胡乔木作为毛泽东、邓小平两代领导人身边的重要助手的形象勾勒得十分清晰,既没有写成一味高度概括的文件类型,也没有写成任意揣测的娱乐型,而是引导读者回到历史的现场,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这对于一个70后的年轻作者来说,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中共中央第一支笔》一书是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法观点正确书写的重大历史题材作品,是一部脉络清晰、史料丰富、人物鲜活、评价公允,真实可信的优秀传记作品,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作者朱佳木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研究员。曾先后担任胡乔木、陈云同志的秘书)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