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天命论(3)

辛亥革命网 2018-05-22 10:29 来源:《史林》2017年第5期 作者:叶斌 查看:

革命领袖孙中山跟天命论的关系是有利用, 有批判, 也有改造。考察孙中山与天命论的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孙中山的革命策略及其政治思想的历史渊源。

  五、“天命预兆”的由来

  章开沅早就指出:“《三十三年之梦》中译本中, 塑造的是一个具有中国传统的天命预兆的孙中山。”此处所谓中译本, 应该是指辛亥革命前的译本, 即章士钊或金天翮的译本。又因书名为《孙逸仙》的章士钊译本在当时的影响更大, 后来又被《辛亥革命》第1辑收录, 此处既然没有特别说明, 应当是指章士钊译本。为了探寻这个中译本所传递的“天命预兆”的源头, 兹将宫崎寅藏原著1981年林启彦全译本中宫崎对孙中山的观感, 与章士钊译本中的相关段落作一比较。

  宫崎在《三十三年之梦》的序言中说, 他怀抱世界革命的理想, 希望借中国的舞台施展其抱负。而决定理想能否实现的因素, 他相信有命运的成分, 但似乎更相信人的武力的重要性:

  我以为世运的变迁, 可于一朝之间, 倒退百年之前;亦可于一夕之间, 迈越百世之后。千里的距离, 一瞬之间岂能一致?唯有靠武力之权, 方能兴起;赖天人的和合与否, 始可决定。

  这段话章译本没有译出, 无从发挥命运之说。宫崎又说, 他致力于寻找能够领导中国革命的人, 希望能助其一臂之力, 最后决定追随孙中山:“遍访才俊之士,终于得遇孙逸仙先生。于是追随骥尾, 奔走策划多年。”这句话章译本作“遍访人物, 而得孙逸仙先生, 乃附骥尾而与之驱难多年”。大义相同, 而更为平实。

  宫崎初见孙中山, 后者刚起床, 尚未盥洗, 外表让宫崎有些失望:

  这时我心中觉得有些迷惘, 沉思着一连串的问题:这个人能够肩负起四百余州的命运吗?他能够身居四万万群众之上掌握政权吗?我帮助这个人究竟能否完成一生的志愿呢?的确, 我正是以外貌来权衡豪杰与平庸。

  这段话章译本改为:

  惟默思此人能背负四百州而独立, 手握政权于四亿万众之上, 其人物之伟大, 魄力之雌 (雄) 厚, 岂支那余子所能觑其一孔!

  可见章译本略去了宫崎对孙中山外貌感到失望的意思, 并将他对孙中山能力的疑问变成对其成就的肯定。惟所谓孙中山“手握政权于四亿万众之上”, 与当时孙中山尚不能踏足大陆的实际情形相去甚远。

  等孙中山穿戴整齐后再出来, 宫崎觉得他固然是个风度很好的绅士, 但是从相面之术来看, 相貌还是有所欠缺:

  我心里仍然觉得有些美中不足。我认为“应该更有些威仪”。啊!我犯了东洋面相学的老病而犹不自觉。

  这段话章译本没有译出。

  直到听了孙中山的谈吐之后, 宫崎才认为觉得此人不同凡响, 并深觉相术的虚妄:

  至此我才感到无比的羞愧和后悔。我的思想虽是二十世纪的, 但内心却还没有摆脱东洋的旧套, 徒以外表取人而妄加判断, 这个缺点不仅自误, 而且误人之处也很多。孙逸仙实在已接近真纯的境地。他的思想何其高尚!他的见识何其卓越!他的抱负何其远大!而他的情感又何其恳切!在我国人士中, 象他这样的人究竟能有几人?他实在是东洋的珍宝。从此时起, 我已把希望完全寄托在他身上了。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宫崎认为面相学是不适合20世纪的旧观念, 决定人物气质的是其“思想、见识、抱负与情感”。而这段话章译本的翻译与林启彦译本相当一致, 为节省篇幅, 不复引用。

  上述引文是原著与译本中直接评论孙中山的部分,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 宫崎的原著虽然偶然提到命运的作用, 也提到孙中山人品的高尚伟大, 但并没有提及章开沅所谓“天命预兆”,而章士钊译本也没有添加任何天命论色彩的论调。

  其实章开沅所谓的“天命预兆”, 其源头既不是宫崎寅藏的原文, 也不是章士钊的译文, 而是章译本的几篇序言。章译本共有5篇序言, 即章太炎序、章士钊序、秦力山序、孙中山原序和宫崎寅藏自序。宫崎的序我们已经讨论过了。章士钊的序, 作为癸卯年力推孙中山的重要文献, 已经被许多论文引用。其实章士钊的序言和译文一样, 对于孙中山虽然推崇, 但很有分寸。他在很长时期里, 对孙中山的定位都是“革命先驱”。跟天命论有牵连是孙中山序、章太炎序和秦力山序。

  孙中山序成文最早, 是1902年8月在《三十三年之梦》日本原版上发表的。其文曰:

  世传隋时有东海侠客号虬髯公者, 尝游中华, 遍访豪杰, 遇李靖于灵石, 识世民于太原, 相与谈天下事。许世民为天人之资, 勖靖助之, 以建大业。后世民起义师, 除隋乱, 果兴唐室, 称为太宗。说者谓初多侠客之功, 有以成其志云。宫崎寅藏君者, 今之侠客也。识见高远, 抱负不凡。……惟愧吾人无太宗之资, 乏卫公之略, 驰驱数载, 一事无成, 实多负君之厚望也。

  这篇序文把宫崎寅藏与自己的关系, 比喻为唐传奇《虬髯客传》中虬髯客与李世民的关系, 可谓巧妙。传奇中虽然没有明确虬髯客的来历, 但相貌服装有异国风, 最后他以“海船千艘, 甲兵十万”, 入侵东南数千里外的“扶余国”, “杀其主自立”, 故孙中山称之为“东海侠客”, 也算合适。宫崎寅藏是一个大胡子的日本浪人, 与“东海侠客虬髯公”在形象上就很接近。而孙自己和李世民一样, 有志于问鼎中原。宫崎尽力帮助孙中山革命, 与虬髯客帮助李世民登基, 事迹也相似。《虬髯客传》是一篇具有浓厚天命论色彩的传奇, 李世民尚未成功, 就已经具备显著的“天命预兆”。李世民身居太原, “望气者”已经在异地发现“太原有奇气”。虬髯客本来也有意逐鹿中原, 见李世民而心死, 许为“真天子”。虬髯客还有一个道兄, 对命数的研究更深, 见到李世民后神色“惨然”, 知道虬髯客在中国彻底没戏了。孙中山的序文巧妙地暗示, 既然虬髯客能辨识李世民身上的“天命预兆”, 那么“今之侠客”宫崎对自己如此推重, 也应该是在自己身上看到了相似的预兆了吧?

  孙中山在序文中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就是把李世民称作“天人”, 而在《虬髯客传》中, “天人”的含义是绝世美人, 是用来形容红拂女和虬髯妻的。而天命眷顾的李世民, 在传奇中则被称作“真天子”“真英主”“真主”“真人”。不过如果孙中山意中的“天人”乃“天命眷顾之人”, 那么“天人”之称, 倒也合适。

  章太炎的序是一首诗:

  索虏昌狂泯禹绩, 有赤帝子断其嗌。

  掩迹郑洪为民辟, 四百兆人视兹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