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编造五次秘密反袁会议骗局
辛亥革命网 2017-06-22 13:39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李开林 查看:
护国运动三十年之后,白之翰写作《云南护国简史》,为了抬高唐继尧,就把当年唐继尧编造的护国丰功伟绩进行综合阐述,诸如唐召开了五次秘密反袁军事会议、提前派出讨袁先头部队、派兵保护蔡锷入滇不被张一鲲谋杀等等。后来向云南省政协文史委投稿,刊登在《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上。2015年云南省图书馆编辑出版《护国运动文献史料汇编》十卷本,对于暴露唐继尧问题的历史资料概不收录,而把白之翰这篇《云南护国简史》安排在第一卷的优先位置。
本文着重考察一下白之翰《云南护国简史》中的五次秘密反袁军事会议。
一、唐继尧紧张捕杀反袁人士
唐继尧1913年追随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之后,一直在云南紧张捕杀反袁人士,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李烈钧自海外归来至香港,见唐与袁之关系,亦不知底蕴,命其学生张维义,致函民党钜子叶荃、黄毓成、赵又新等,密探唐意旨,张至滇见云南捕革命党正急,蔡济武及李根源之内弟某俱被捕杀,不敢投递。”【注:何慧青:《云南拥护共和之经过》,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第58页。】
革命党人蔡继武1915年12月进云南发动反袁【注:但懋辛:《护国军入川及四川招讨军司令部的成立》,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四十六辑,第256页】。
蔡继武入滇就被唐继尧残酷杀害,据《蔡济武传》记载:“辛亥反正,以功任贵西安抚使,唐刘盗黔,济武时奔丧家居,见惨杀株连,乃遁迹远游居津沪两载,复东渡日本。民纪四年(1915年)秋,奉总理命,同熊克武入滇,计于滇黔界兴师,从人尚滞海防,济武独先赴昆明,以交通漫广,继尧忌之,或告使趣滇境,谓继尧恶其为‘冤愤团’首领故也,比济武在北京时,继尧曾请袁世凯解散者,济武亦触起旧恨,抚膺太息而言曰:‘凡人之难于成者,大抵畏首畏尾,吾诚知唐某非吾徒也,恶其辄假同盟会自冒耳。今吾奉命来,彼此何以处?万一不幸,吾愿掷此头颅,以破彼之奸侩!’济武竟不行,继尧亦竟杀济武且割其头,旋与克武等称护国起义焉。后总理行在北平,下手谕,许抚恤其遗族云。”【注:平刚:《贵州革命先烈事略·蔡济武传》,载《云南贵州辛亥革命资料》,第280页。】
“在未举义护国以前,唐氏以曲媚袁氏,屠戮将士,几不可以数计。举义护国以后,热心志士来滇,赞襄义举,有所作为。唐氏恐谋不利于己,严令不许组织任何机关,并将其人押解回籍。此吾滇人人能知之而能言之者。”【注:1921年7月4日云南全体公民通电全国《请孙大总统将唐继尧拘留,追究其侵吞滇中巨款,并按律治罪》,载于《云南档案史料》第8期,云南省档案馆1985年2月编印,第35页。】
唐继尧对反袁的革命党“破获多次,斩杀多人”,对军内官兵训话的内容,也是捉拿反袁的乱党,加强治安,拥护袁世凯称帝。他会召开反袁会议吗?
二、护国起义爆发两个月后唐继尧开始诡辩
护国起义爆发,并成为社会公认的光荣壮举后,唐继尧立即着手编造自己反袁的功劳。1916年2月23日至29日,唐的御用宣传工具《义声》日报上,连续发表《滇省首义纪略》,把唐打扮成反袁的先知先觉。他编造了“唐公尝谓僚属曰”等等在私下场合说反袁悄悄话的情节:“帝制问题未发生前唐公尝谓僚属曰,观袁氏近日之行迹,恐不安于总统之位,如有不法举动擅更国体,当与中原豪杰共除之。”【注:《滇省首义纪略》,载1916年2月23~29日《义声》,现存云南省图书馆。】这种“事后诸葛亮”的谎言,不需要有人证明,也不需要有人附和,当权者就可以当做真的情节在报纸上写文章大肆渲染,更不会暴露唐继尧拥袁劝进情词肫恳的推戴行为。
对于唐继尧召集心腹军官开会动员捕杀党人的事,唐开始想办法否认,《滇省首义纪略》诡辩说:“召集军官秘密会议,会议之时,表面上虽训告各军官以整顿军队维持秩序,实则谕令切实准备,以备调遣,各军官受谕后咸为感奋,听候任用。”这时的文章,尚承认“表面上训告”的训话内容是整顿军队维持秩序,是加强治安,还没有发展到编造“反袁会议”的地步。《义声》发表这篇文章的时候,大家对于唐继尧动员和整顿军队、捕杀革命党、维持秩序的训话,还记忆犹新,文章还不便马上否认这些罪恶,只是进行“表面如此实则并非如此”的诡辩,即表面是说维持秩序,而实际不是维持秩序,表面上是说为了对付革命党,而实际不是为了对付革命党。这种论调,尚处于遮遮掩掩、羞羞答答的阶段,经过10个月的反复宣传和不断演变,就催生出赤裸裸的反袁会议了。
三、护国起义一年后唐继尧编造出“五次秘密反袁军事会议”
1916年12月22日经唐继尧批阅的《滇督署秘书厅编纂云南起义纪略电》,在寄发梁启超的同时送各报馆刊登。这份“纪略电”比起2月份的《滇省首义纪略》来,出现了重大改变,首次编造出五次反袁秘密会议的说法,即蔡锷李烈钧来滇之前唐召开过三次会议,蔡李来滇后又开过两次会议。
“纪略电”是这样写的:“于九月十一日,召集军界中坚诸人密议,议定三件:(一)积极提倡部下爱国精神;(二)准备武装,预备作战;(三)严守秘密。于十月初七日,复召集军界诸人议定起义时机有四:(一)中部各省有一省可望响应时;(二)黔、桂、川有一省可望响应时;(三)海外同志或华侨接济饷糈时;(四)以上三时机均归无效时,本省为民国存亡,争持人格计,亦须起而反抗。复于十一月初三日,仍召集军界中坚诸人,议定外须虚与委蛇,内须严妨奸细煽惑军心等件。”还说蔡锷李烈钧等人入滇后,于12月21日、22日各开了一次会议。【注:《滇督署秘书厅编纂云南起义纪略电》,载《护国运动资料选编》,第109页。】
督军要召集军官开会,本是最简单的事情,关键问题是,会议的宗旨是拥袁还是反袁。唐继尧召集“军界中坚诸人”即他的心腹干将多次开会,会后大动干戈捕杀反袁的革命党,唐继尧在军内多次训话的内容也是严防乱党,在这份“纪略电”中被偷换了概念,说成是提倡部下爱国精神,作为第一次会议的内容来宣传。
在护国起义前,滇军革命军官促唐反袁,杨蓁、邓泰中、黄毓成面对面地逼迫唐继尧表态反袁:“把手枪砸在桌上说:‘今日之事,要么你讨袁,要么你用手枪把我打了,没有其他的办法。’会场空气顿即紧张”【注:黄清:《先父黄毓成谈云南发动讨袁经过》,载《云南文史资料选辑》第二十六辑,第175~177页】。唐对反袁军官口头敷衍应付说要反袁,但并不准备实行也不肯在军官会议上讲的话语,在这篇文章里作为第二次会议的内容来宣传。
所谓第三次会议的内容,“纪略电”掩盖不住“内须严防奸细煽惑军心”这种露马脚的口号,于是文章把唐继尧拥袁劝进和屠杀革命党的行动解释为对袁虚与委蛇,在无法否认严防革命党奸细这句话的时候,只好偷换这句话的概念,把严防革命党笼统地说成是严防奸细。
唐继尧所说的奸细煽惑军心,两年以来一直是指中华革命党的反袁宣传活动,唐从不放松“严防党人”的政治宗旨,对反袁呼声一直是持严厉制裁态度的,在受到反袁军官逼迫之后,唐对反袁呼声不得不由激烈反对改变为敷衍应付,而唐对袁世凯仍一如既往地衷心拥戴和随时密报情况,捕杀革命党人的行动仍不停止。
所谓“虚与委蛇”,实质是唐继尧对付反袁人士的伎俩。唐对军外的著名革命人士如吕志伊等虚与委蛇地表态反袁,而对军内则严防反袁苗头的出现,无论开秘密会议动员,还是开大会训话,内容都是拥袁称帝“维持秩序”,严防革命党奸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