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的中国梦与世界大同理想(3)

辛亥革命网 2015-11-16 09:23 来源: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 作者:萧致治 查看:

黄兴不但有崇高理想,而且将理想贯彻到自己的一切方面。即使他的改名,也贯彻了他的崇高理想。

  黄兴出身于一个相当富有的地主家庭。他虽有一个长兄,1882年不到20岁即已去世,他实际成为家里传宗接代的独苗。另外四个姐姐也已先后出嫁。自从1897年亲生父亲去世后,又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他家的田地,据其长女振华回忆,1900年前后,即黄兴决志投身祖国的救亡事业之际,家中每季可收租谷七百至八百石(每石一百斤)。家里雇请九位佣工,即:轿夫三人,传达二人,厨师二人,女工二人。可以设想,如果只顾自身享受,不投身祖国救亡图存的神圣事业,他完全可以在家里享受衣食无忧的安闲生活。可是,他却鄙弃这种优裕的寄生生活,宁愿冒险犯难,为救亡图存和振兴中华而四处奔波。为了募集资金,支援长沙起义,他慷慨地出卖了300石租谷的田产。1912年底,他又将长沙城里的住宅捐献给国民党湘支部。当时他的原配夫人已有身孕,正住在这座屋里待产,他却嘱他即刻搬出,另租新居。这种破产为国的精神,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

  团结是革命事业胜利的重要保证。黄兴在领导革命的过程中,紧记太平天国因领导核心团结破裂、互相残杀,导致革命失败的教训,处处顾全大局,维护团结,从不计较个人名位,其精神堪称古今罕有。同盟会是以孙中山和黄兴为核心建立起来的。当1905年夏天同盟会成立时,黄兴联络的同志远比孙中山多,而他却诚心诚意提议孙中山当总理,自己甘当庶务,屈居协理地位。而且从此时起,直到1916年去世,始终坚持奉孙中山为领袖。1907年,因为旗帜式样问题,孙中山和黄兴发生不同意见。为此,孙中山大动肝火,引发黄兴极为不快,以致萌生了退会思想。但很快想到这样做会导致组织分裂,不利于革命,尽管责任不在自身,却为了维护革命团结,很快转变态度,接受了孙中山的方案,并致函胡汉民表示:“名不必自我成,功不必自我立,其次亦功成而不居。先生何定须执着第一次起义之旗?然余今为党与大局,已勉强从先生意耳。”【47】更为难得的是,1907年和1909年,章太炎和陶成章等人两次发动“倒孙风潮”,要求罢免孙中山的总理职务,选举黄兴继任总理。在这种形势下,只要黄兴有点滴私心杂念,他就可顺理成章,接替孙中山继任总理。而他却坚持为党为大局,抵制了这两次“倒孙风潮”,维护了孙中山的总理地位,维护了党的团结。特别是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之后,孙中山把失败责任归咎于黄兴等不听他的话,未能及时发动讨袁战争,导致革命失败。孙中山决心另组一个一切服从他个人的中华革命党。黄兴认为违背平等原则,诚心劝请孙中山修改。由于劝说无效,黄兴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以致造成两人组织上的暂时分离。即便如此,黄兴仍然坚持奉孙中山为领袖。他尽管拒绝加入中华革命党,却并没有另外组党。不到两年,袁世凯复辟帝制,两人又在共同讨袁的目标下,联合行动,恢复了友谊。可以设想,如果不是黄兴处处从维护团结着想,只要稍稍意气用事,其局面即将大为改观。

  除了竭力维护革命党内部的团结外,黄兴为了实现巩固共和、振兴中华的目标,还非常注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扩大进步力量,减少前进阻力。黄兴在辛亥革命前,就十分注意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为振兴中华出力。在长沙起义中,他除努力争取下层的会党之外,对湖南的官绅阶层、新军和教育界也做了很多工作。同盟会成立后,他化名张守正深入广西,争取巡防营统领郭人漳,也是竭尽了自己的力量。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对国内可以争取的力量,特别是谭延闿、张謇等清末立宪派,以及黎元洪、唐绍仪等汉族军政官僚,都是努力进行争取,希望他们站到革命一边。湖南起义不到十天,起义的领导人焦达峰、陈作新被杀,谭延闿被推举为都督。此时此刻,革命派内部有许多人愤愤不平,谋划反扑。黄兴从全局发,十分担心如湖南再发生内乱,势将对保卫武汉大为不利。因此立刻指示湖南革命党人顾全大局,防止再起内争。湖北的黎元洪被推举为军政府都督后,黄兴对他站到革命一边表示欢迎,而且十分尊重。汉阳失守以后,黄兴到了上海。革命党人立刻推举他为暂定大元帅。他坚辞不受,一再推荐黎元洪充任,因为他认为这样有利于团结大多数。孙中山回国后,不到一星期即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黄兴从争取大多数出发,随即向各省代表示意,选举黎元洪为临时副总统。不久之后,为了实现南北统一,早日结束清朝的专制统治,经过南北议和,孙中山把总统大位让给了袁世凯。黄兴等人为了防止袁世凯专权,又努力做唐绍仪的工作,争取他加入同盟会,然后让他出任国务院总理,借以牵制袁世凯专制独裁。这些争取工作,后来的实践表明,有利有弊,但总的而言,还是利大于弊。而从黄兴当时的考量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从大局着眼,是为了顾全大局,决不是为了个人地位与私利。

  辛亥革命前后,革命党人最大的统战工作,要数争取袁世凯。在清朝末年,袁世凯算是一个权倾一时的大人物。黄兴在辛亥革命之前,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就曾对他做过争取工作,但没有成功。辛亥革命后,因为袁世凯掌握一支举足轻重的北洋军,大多数革命党人看到他是汉人,和清朝当权派又有深刻矛盾,觉得如能把他争取到革命一方来,将对推翻清朝统治大有作用,却又害怕他掌权后专横独裁。黄兴和孙中山,同样有这种考虑。正是存在这种两重性,所以把大总统宝座让给袁世凯后,因为对袁不放心,才千方百计要限制他专制独裁。1912年秋,应袁世凯一再邀请,孙中山和黄兴相继前往北京,和袁世凯商议国家要政。袁世凯施展两面派手段,对孙、黄大事笼络。孙、黄当时怀着一片诚心,顿时改变了对袁的戒心,认为可以信任。正因为如此,孙中山才有希望袁当大总统十年,自己则筹建十万公里铁路的表态。黄兴也明确表示拥护袁世凯执政,甚至劝他加入国民党,拥护他做国民党的领袖。可是,事态的发展,很快发生了逆转。宋教仁被袁氏指使人刺杀,无异给所有革命党人服了一副清醒剂。黄兴和大多数革命党人一样,经过宋教仁被刺和二次革命,终于彻底拋弃了对袁世凯的幻想,决心要彻底打倒他。1914年7月,他到达美国后,即曾向华侨发表多次演说,历数了袁世凯的滔天罪行,并斩钉截铁地一再表示:“我们将奋斗到底,使中国成为一个实至名归的共和国,让人民享有和美国公民同样充分的自由。”【48】“望诸君同心协力,拥护共和,将袁氏驱除,中国前途,庶有豸耳。”【49】从前有人曾对黄兴的拥袁大加非议。其实,黄兴无论是拥袁,还是反袁,都是在当时情况下,出于一种真诚的爱国心,都是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当然,作为一种历史教训来加以评议,也是允许的。

  总之,在黄兴诞辰140周年之际,我们来回顾历史,评论黄兴,必须有一种历史的态度,充分肯定他对推动中国进步所作的杰出贡献。他的中国梦和世界大同理想,是当时中国人一种最进步的理想。他不惜牺牲个人一切,为振兴中华作贡献的爱国情操,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大力弘扬。

  【注释】

  〔1〕《陈英士致黄兴书》/中山大学历史系孙中山研究室等编:《孙中山全集》第六卷,中华书局,1985年,第216页。

  〔2〕〔3〕李贻燕:《纪念黄克强先生》/杜元载主编:《黄克强先生纪念集》,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第47、45页。

  〔4〕郭兆平:《黄兴的时代:十年革命之旅》,湖南出版社,1996年,第56页。

  〔5〕刘泱泱编:《黄兴集》(一),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10页。 〔6〕同上《黄兴集》(一),第262、261页。

  〔7〕〔8〕〔9〕《黄兴集》(二),第501~502、578、547~548页。

  〔10〕《黄兴集》(一),第427页。

  〔11〕〔12〕〔13〕《黄兴集》(二),第554、493、506页。

  〔14〕〔15〕〔16〕《黄兴集》(二),第554、511、484页。

  〔17〕〔18〕〔19〕《黄兴集》(二),第481、621、488页。

  〔20〕〔21〕〔22〕《黄兴集》(二),第375、620、493页。

  〔23〕〔24〕〔25〕《黄兴集》(二),第534、493~494、728页。

  〔26〕〔27〕〔28〕《黄兴集》(二),第622页。

  〔29〕〔30〕〔31〕《黄兴集》(二),第845、464页。

  〔32〕〔33〕〔34〕《黄兴集》(二),第465、480、498页。

  〔35〕〔36〕《黄兴集》(二),第561、511页。

  〔37〕罗家伦主编:《黄克强先生全集》(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3年,第462页。

  〔38〕〔39〕《黄兴集》(二),第847、546页。

  〔40〕罗家伦主编:《黄克强先生全集》,第519~520页。

  〔41〕〔42〕〔43〕《黄兴集》(二),第546、557、729页。

  〔44〕〔45〕〔46〕《黄兴集》(二),第572、144页。

  〔47〕《胡汉民自传》/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三辑,中央文物供应社,1958年第393~394页。

  〔48〕〔49〕《黄兴集》(二),第708、725页。

  (萧致治系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