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译著《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述论(3)
辛亥革命网 2016-01-12 09:28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 作者:池子华/崔龙健 查看:
2月29日,《临时政府公报》第25号发布了《大总统令内务部准予中华民国红十字会立案文》,称:
兹准黎副总统电开:“鄂省自起义以来,血战数十日,尸骸枕藉无算。幸赖中国红十字会在武汉设立临时医院,救治被伤兵士,并施掩埋。兹查该会已由日本赤十字社长松方侯爵特派法学博士有贺长雄来沪,商榷修改会章。复承介绍,得邀万国红十字联合会公认该会为中华民国正式红十字会。此次民军起义,东西南北各省均设立分会,共五十余处,所费不赀,其功甚巨。如此热心慈善事业,似不可不特别表彰。伏恳准予立案,揭诸报章,以资提倡而重诚感”等因前来。查该会热诚毅力,殊堪嘉尚,应予立案,以昭奖劝。合就令行该部,仰即查照可也。此令。(34)
孙中山“准予立案”的电文揭诸《临时政府公报》和《申报》等权威性报章,这对红会会员也是一个巨大的鼓舞。中国红十字运动在孙中山的直接关怀之下,平稳过渡,步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红十字运动具有国际性。孙中山伦敦蒙难作为红十字会人的康德黎施以援手以及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都是对“国际性”的诠释。因此,在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孙中山也积极推动。1918年5月2日,孙中山在《兴华》杂志公开发表《孙中山赞成美国红十字会华人协会致美总领事函》,函称:
迳启者:溯自战事发生以来,各地受灾者亟待拯救。乃贵国红十字会实行其消弭痛苦之设施,热心宏愿,实获我心。拟创设美国红十字会华人协会之举,鄙人尤极端赞成。似此共策进行,深信中美两国固有之睦谊,从兹日益增进也。(35)
孙中山此函的背景是1918年初美国红十字会为救护第一次世界大战,来华发起赞助员征求活动,募集款项,制作绷带,救护欧战伤兵。此举因误解而屡受阻碍(36)。孙中山表示支持,对消除误解,开展此项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自5月中旬开始,征求赞助员的活动在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各大中城市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规模浩大。如孙中山所在的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府广州,5月25日,美国红十字会两广协会召开征求赞成员大会,社会各界热烈响应,出队巡游。“巡游队伍男女合计共七千余人,团体多至七八十处。官立学堂自法政高师以下、私立学堂自南武时敏以下、外国人所办之学堂及女子学堂、各医院、各大公司等或派队伍,或扮演景色狮子等物随同赴会。”(37)所过之处,万人空巷,“各人手中大多持有国民外交救灾恤邻爱人如己中美联欢等旗帜并有各种扎作表示两国亲善之意义”(38)。表现出中国人好善乐施的博爱情怀。美国红十字会在中国征求赞助员多达26577(39),其中仅上海就有23201人,募款银89137元(40),取得了巨大成功。这显然与孙中山等政界、工商界要人的推动和民众的热心参与是分不开的。此举对增进中美之间的友谊以及中国红十字会的国际交流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道、博爱、奉献是红十字运动一贯的宗旨。受此熏陶的孙中山,身体力行,倡导与践行博爱精神,是对《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所承载的红十字运动宗旨的宣扬与履行,同时对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激励与促进作用。
总而言之,孙中山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是机缘,也是巧合,偶然之中又有一定的必然性。翻译《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可以说是孙中山对红十字博爱文化认知、认同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孙中山博爱思想不断丰富的过程。孙中山博爱思想的发扬光大以及他对中国红十字事业的推动,都体现了孙中山对博爱的不懈追求。孙中山无愧于红十字文化中国化的先驱!
注释:
①孙中山:《伦敦蒙难记》,庾燕卿、戴桢译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77页。
②④⑤⑥⑦孙中山:《〈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译序》,《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108页,第108页,第108页,第108页,第108页。
③[英]柯士宾:《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孙中山译,《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09页。
⑧⑨⑩(11)(12)[英]柯士宾:《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孙中山译,《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10页,第110页,第117页,第136页,第141页。
(13)(14)[英]柯士宾:《红十字会救伤第一法》(孙中山译),《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156页,第159页。
(15)陆丹林:《红十字会艺展赘言》,载《红十字月刊》总第24期(1947年12月)。
(16)有人认为近代中国社会出现关于红十字会问题的讨论,在19世纪70年代,准确地说在1874年5月,其时日本在中国台湾寻衅滋事,中日两国发生冲突,上海的《字林西报》与《申报》等开始讨论战争救护问题,只是未点出红十字会的名称,然其论域则为红十字会规则,这是近代中国公开讨论西方红十字会问题的最先声。此说尚待进一步证实。(周秋光、靳环宇:《早期红十字会在中国的演变》《光明日报》2006年3月3日)
(17)《中国宜入红十字会说》,《申报》1904年3月5日。
(18)孙中山:《与章太炎的谈话》,《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332页。
(19)惨见邹振环:《译林旧踪》,[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94页。
(20)孙中山:《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孙中山全集》第1卷,第296页。
(21)孙中山:《在上海中国社会党的演说》,《孙中山全集》第2卷,[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510页。
(22)林家友:《孙中山的博爱观》,《北京日报》2007年4月30日。
(23)刘望龄:《孙中山题词遗墨汇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4)《申报》1912年2月21日。
(25)转引自池子华:《红十字与近代中国》,[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122页。
(26)孙中山:《复黎元洪电》,《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25页。
(27)(31)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89-291页,第290页。
(28)《急募红十字会捐款启》,《申报》1911年11月25日。
(29)(30)(32)《辛亥革命时中国红十字会暨各分会活动成绩》,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中国红十字会历史资料选编(1904-1949)》,第290页,第290页,第291页。
(33)参见池子华:《中国红十字会辛亥战时救护行动》,[南京]《民国档案》2004年第1期。
(34)《孙中山全集》第2卷,第126-137页。
(35)《孙中山赞成美国红十字会华人协会致美总领事函》(按此函由英文翻译汉文),《兴华》1918年(第15卷第22期),第11页。
(36)《陆军部否认美国红会在华设立分会》,《申报》1918年5月1日。
(37)(38)《粤人赞助美国红十字会之踊跃》,《申报》1918年6月3日。
(39)《美红会今年五月份筹款报告》,《申报》1918年9月20日。
(40)《美国红十字征求成绩》,《申报》1918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