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开沅口述自传之童年琐记(5)
辛亥革命网 2015-07-14 08:40 来源:新史学 作者:章开沅 查看:
芜湖赭塔
襄垣小学是利用孔庙办起来的。明伦堂已不供孔子,成为学校大礼堂,墙上有大幅孙中山画像,不过每逢孔子生日,还是要开展一些祭祀活动。
襄垣小学的艺术氛围比较浓厚,校长张学诗是艺专毕业,教导主任程先生则是学音乐出身,这对陶冶儿童的性灵很有好处。我们学校的总理遗像是张校长亲自画的。程主任很有创造性,曾经将京剧《失空斩》、《借东风》、《蒋干盗书》改编成一个现代音乐剧,让学生演出。不但在校内演,还对外公演,在芜湖轰动一时。我没有机会参加这一演出,个子小,胆子也小。后来也偶尔登过舞台,要么演一个小护士,要么演《河伯娶妇》中的巫婆。之所以会让我演巫婆,还是看中了我的个子小。《河伯娶妇》的最后,巫婆被丢进河里,同学们把我一抬,轻轻松松就扔出去了。因为有各种文艺活动,在襄垣小学上学感觉很愉快,不用整天担心手心被打肿。
每天上学下学的路上也很愉快。我们家离学校比较远,要经过一条长长的石板路。家里孩子多,大家一起走,说说笑笑,很热闹。如果遇到大雾天气,祖父会让每个孩子都喝一口酒水,听说可以驱散雾气。那真的是酒水,在开水里加一点点酒而已。学校不供午餐,但我们也不用回家吃午饭,而是有专人送来。给我们送饭的是家里的一个工人。他有点像《水浒传》里的神行太保戴宗,走路飞快,平常家里送急信也靠他。他能做饭,也能烧菜。到了中午,他就挑个担子,一头装着饭,一头装着菜,还有汤。我们家和学校说好了,中午的时候,我们家的孩子可以在一个教室里吃饭。我们吃完了,“神行太保”就把碗筷带回去。
大概一年之后,张校长因为人事纠纷去职。我父亲很敬重他,请他到家中教我们兄弟姐妹,还有小姑、小叔等一大帮孩子。这样,我们有一段时间又离开了学校,就在自家的洋房子里跟着张先生学习。
我们家的洋房子是一栋单独的两层楼房,有地下室。当年曾祖父办面粉厂的时候,为排除地方守旧势力干扰,加强自我保护,特意在英国注册。这个洋房子,名义上就是为英国工程师而建。它曾经是公司的管理中心,后来废弃了。父亲把张先生请来之后,就让张先生在此居住、教学,安排专人为他做饭,我和三哥开诚奉命每天陪先生进午餐。
张先生在我们家的教学,已经与私塾有很大差别。他用的是新式教材,不再用传统启蒙读物,这是其一。他的教法新颖,针对不同年龄的孩子,开展复式教学,这是其二。他虽然住在我们家,但周末会回家,和家人一起度过星期天,这是其三。
张先生最欣赏的是开诚,很想让他成为女婿。开诚一表人才,又有活动能力,曾经组织读书会,芜湖城里的很多孩子都参加,活动地点就是我们家的洋房子。我也曾参加他们的读书会,不过只是旁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