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的影响初探
辛亥革命网 2015-07-06 10:17 来源:中国民族宗教网 作者:张英 查看:
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推翻了帝国主义走狗清朝政府, 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不仅推动了汉族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而且对我国少数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专就辛亥革命对我国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影响, 作初步探讨。
一、辛亥革命对少数民族政治的影响
辛亥革命时期, 我国少数民族先后参加这一革命运动的有满、蒙、壮、回、彝、苗、哈尼、瑶、傣、傈僳、景颇、维吾尔、藏、锡伯、羌、白、佤、侗、土家、黎、畲、朝鲜族等民族, 他们为辛亥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 辛亥革命也使民主思想在民族地区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使各族人民“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促进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觉醒, 增强了各民族的团结, “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促进了民主思想在民族地区的传播
毛泽东指出:“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 但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 一件是独立, 一件是民主”。辛亥革命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通过创办报刊、编译书籍, 在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辛亥革命前后, 我国民族地区的革命书刊也如同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首先, 从地区来看, 在广西当时创办的刊物有《漓江潮》、《独秀峰》、《武学报》、《广西日报》、《梧州日报》、《西江报》以及《南风潮》等, 梧州还成立了“优胜者剧社”, 南宁设立了阅报社,在云南各地创办和发行的进步书刊有《民报》、《夭讨》、《价国粹学报》、《汉声》、《汉帜》、《南风报》、《警世钟》、《猛回头》、《洞庭波》、《云南》等,在新疆创办了用汉、维、蒙、满四种文字出版的《伊犁白话报》。 在其它民族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许多革命刊物。
其次, 从内容来看, 这些书刊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理论、社会情况、历史,特别是法国革命史、哲学、文学等等。资产阶级革命派想借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武器, 去反对中国的专制主义和其他封建上层建筑, 意识形态, 并根据民族独立的国家学说, 改造中国, 以拯救祖国和民族的危亡。如《云南》杂志是云南留日学生1906年10月在东京创刊的, 共出23期, 另附刊《滇粹》一册, 内容分小说、时评、专件、传记、文苑等栏目, 以宣传民主主义, 反对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为宗旨, 也主张地方自治、争取路矿权利, 是辛亥革命时期留日学生以省区命名的革命刊物中历史较长的一种。
再次, 从作用来看, 这些革命书刊在少数民族中发生了巨大影响, 对于长期遭受封建主义、甚至奴隶主义思想束缚的少数民族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云南》“痛斥清廷不纲及列强谋滇政策, 由海外流入中国, 读者快之。而在滇人士亦有《云南日报》、《星期报》、《云南公报》之设, 又为《苦越南传奇》, 授伶人之奏之, 座中至有下泣者。同时, 革命党人张儒澜由东毕业, 旧任农业学堂史地教员, 自出讲义, 宣传民族民权主义。又党人徐镰由越南留学归, 秘密宣传革命, 于是革命思想遂侵入润于三迤”。又如《伊犁白话报》创刊后,为了扩大宣传和影响, 在通街大道口均安置了几个木牌, 每天按时张帖报纸, 供人阅览。有一汉人名祁存元, 他订有份报纸, 每天都交给居住在宁远城关帝庙一说书人, 请其向群众宣讲。 因此, 《伊犁白话报》在新疆各地起到了“振玻起聋, 开通民智”的作用。
2、增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团结
我国是一个传统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汉族和少数民族人民历来风雨同舟, 和衷共济, 都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作出过贡献。但是, 由于历代反对统治阶级推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的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也存在着严重的隔阂。辛亥革命时期, 由于共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又把各族人民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十分重视国内民族间题, 在革命的实践中提出了“ 五族共和” 、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主张, 符合各族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代表了同盟会处理国内民族问题的正确方向。他的这一思想, 得到其他各族革命志士的赞同。汉族同盟会会员王建屏, 在内蒙古地区汉族中宣传革命的同时, 亦在蒙古青年中开展革命工作, 他把萨拉齐蒙古少壮派的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蒙古族同盟会员云亨、经权等人都积极主张“蒙汉化除私见” , 共同革命, 一起反清。在新疆, 革命党人也提出了汉、满、蒙、回、藏“五族一家”、“五族共和”的口号, 并深入下层发动各族人民共同斗争。在东北满族聚居区, 汉军旗人张榕和满族革命者宝昆等人, 都强调满人要和汉人一起革命, 明确提出推翻清朝政府, 建立“ 满汉共同政体”的革命主张, 许多满族革命志士如何秀斋、何宗齐、宝昆等, 都为革命事业献出了生命。辛亥革命时期, 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斗争中, 各族人民团结合作, 密切配合, 不仅取得了推翻清朝统治的胜利, 而且在斗争中各族人民更加深了革命友谊, 促进了各族的联合和团结。
3、推动了少数民族社会的进步
旧中国, 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十分复杂辛亥革命时,多数少数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汉族大致相同, 即封建地主政治经济占统治地位, 但在有些民族中也存在着诸如家支制度、土司制度等封建领主制、奴隶制、甚至原始公社制的残余。这些落后、野蛮的社会制度是各族人民的地狱, 是少数贵族统治者的天堂, 它与资产阶级共和国是水火不相容的。辛亥革命就是要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和中国的君主专制, 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这对于唤起少数民族人民的觉醒, 去改变其社会状况, 无疑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