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兴的政党内阁思想和实践

辛亥革命网 2014-11-17 08:39 来源: 作者:邓江祁 查看: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观念的影响,学术界对黄兴的研究大多注重其事功,而对其政治思想则涉笔不多。

  黄兴是辛亥革命时期仅次于孙中山的革命领袖。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孙氏理想,黄氏实行”观念的影响,学术界对黄兴的研究大多注重其事功,而对其政治思想则涉笔不多。建立政党内阁是黄兴在民国初年的政治主张之一,也是其政党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因此,探析黄兴的政党内阁思想,对于深刻认识、深入研究黄兴的政治思想不无俾益。

  一

  1912年6月15日,中华民国第一届内阁成立仅3个月零2天就因袁世凯的干扰破坏,内阁总理唐绍仪愤然辞职而宣告垮台。唐内阁垮台后,袁世凯委无党籍之陆征祥组阁。但陆征祥向参议院提出的阁员名单却遭到全部否决。后来在袁世凯的主使和北京军警二界的粗暴干涉下,参议院虽然被迫通过了第二次提出的阁员名单,不久又提出了弹劾陆征祥失职案。陆征祥遂称病辞职。民国第二届内阁还来不及运作就夭折了。

  唐绍仪内阁的垮台引起了刚刚解除南京留守之职的黄兴的关注。他认为:“今日内阁风潮,实非好现象”[1](P239)。“唐氏此行虽未得究其真相,而要为他党所倾轧,……今日之现象观之,非政见相争,实以党名相争,前途非常危险。而今后之内阁若不速为解决,我知非驴非马将继续出现。”[1](P238)而接下来陆征祥内阁的夭折,更引起他对内阁问题的重视。他指出,民国成立不及半年,“而内阁更迭已及二次,政府政策之无定,各党党见之纷歧,今后待至何年,乃能合政府、政党、国民于一炉之中,而有良好之政治” [1](P274)?为了迅速平息内阁风潮,维护和完善民主政治制度,凭着对近代西方国家特别是对日本政党政治的长期研习,黄兴明确宣布,“本党主张政党内阁”。 [1](P302)他认为,实行政党内阁对于消除党争,稳定政局,进而保障共和制度,促进国家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是实施民主政治,防止袁世凯专权需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在同盟会负责人讨论临时政府组织形式,就总统制和责任内阁制问题发生激烈的争论时,黄兴是坚决支持孙中山的意见,主张总统制的。而孙中山让位袁世凯后,黄兴却转而主张政党内阁,这一转变不言自明,就是对袁世凯不放心,希望通过运用政党政治建立政党内阁,实施民主政治,防止袁世凯专权。他指出:“政党内阁制度创始于英法,各共和国均采用之。即君主立宪如日本,近亦倾向此制” [1](P300),中华民国要建立真正的民主政治,“不可不借鉴先进诸国”,“惟政党之作用是赖”。 [2](P207)他认为,“一些重大的决策一旦由国民党所控制的政党内阁同意,袁世凯将没有足够的勇气加以反对。那时,袁世凯一派即使试图反对,我们党也就有办法迫使他们同意。”[3](P59)可见,利用政党内阁防止袁世凯专权,维护共和政治无疑是黄兴主张政党内阁的重要因素。

  第二,是保持内阁稳定,维持政局稳定的需要。鉴于唐内阁和陆内阁的风波,黄兴深刻认识到,只有采取政党内阁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内阁不稳和政局动荡的问题。他指出:“组织内阁,当政见洽合者方可福国家” [1](P238),采用政党内阁,“使内阁得一大政党之扶助,与国会多数议员成一统系,其平日所持政见大略相同,一旦发表,国会乃容易通过,不致迭起纷争,动摇内阁,陷国家于危险。故对于内阁可令负完全责任,对于总统可永远维持尊荣,而大政之计划始能贯彻。”[1](P300-301)

  第三,是建立强有力政府,加快民国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黄兴认为,民国成立后,当务之急就是加快建设,“使中华民国与各国立于平等之地位,维持世界之真正和平”。 [1](P271)而要达到这一目标,“舍利用一强大之政党组织强固有力之政府,别无他法。否则政策未行,先为国人所攻击,政府终日在摇动中。当此国基未固、外患逼迫,加此一层危险,国事愈不可为。”[2](P191)他还以日本为例,阐述政党内阁与强有力政府的密切关系。他说:日本“四十年前废藩覆幕之时,党派之争,经济之窘,其情形与吾国今日不相上下。而因利用一政友会强大政党之故,遂能一跃而为世界第一等强国”。他认为,日本的这一经验为“吾人所当取则者”。 [1](P282)

  二

  基于对政党内阁制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认识,围绕建立政党内阁,黄兴提出了以下主张并为之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