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近代中国文化自为(5)

辛亥革命网 2014-09-17 14:57 来源:广东社会科学 作者:熊月之 查看:

孙中山对世界文化有比较全面的看法,对中西文化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对中国未来如何发展有深入的思考。在清末,他与伍廷芳等人有些相似,不同点在于对待清政府的态度。

  当许多人对西方文化颂扬过甚时,孙中山不趋时跟风。当许多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猛烈抨击时,孙中山不随声附和。他之所以能够卓然自立,源于他对西方文化确有了解,对中国文化有深刻体认。时过八十多年,当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远非昔日那么低下,中国文化的价值重新受到全世界重视的今日,我们再回过头去看那场运动,看那些关于中西文化的论述,我们不能不说,还是孙中山的见解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注释:

  ①② 冯契:《论真、善、美》,载《智慧的探索》,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4页、第74页。

  ③ 费孝通:《反思·对话·文化自觉》,《费孝通文集》第14卷,北京:群言出版社,1999年,第166页。

  ④⑤⑥(25) 《孙中山全集》,第1卷,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第8页;第251页;第253页;第46页。

  ⑦⑧⑨(11)(12)(13)(20) 《孙中山全集》,第9卷,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88~189页;第197页;第243页;第247页;第244页;第243页;第245页。

  ⑩ 《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563页。

  (14) 《孙中山全集》第6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180页。

  (15)(16) 严复:《论世变之亟》,王栻主编:《严复集》第一册,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1页;第3页。

  (17) 林启彦:《严复论中西文化》,载刘桂生、林启彦、王宪明编:《严复思想新论》,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8页。

  (18) 关于辜鸿铭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黄兴涛的《文化怪杰辜鸿铭》,北京:中华书局,1995年。

  (19) 参见黄兴涛:《文化怪杰辜鸿铭》出版社,第158页。辜鸿铭的这些看法,与严复高度一致。

  (21) 辜鸿铭:《辜鸿铭文集》下册,黄兴涛等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年,第309页。

  (22)(23)(24) 丁贤俊等编:《伍廷芳集》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第203页;第67页;第67页。

  (26) 关于孙中山与陈独秀的思想差异,参见林家有:《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432~475页。

  (27) 林家有:《孙中山振兴中华思想研究》,第454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