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2)
辛亥革命网 2010-04-10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冯天瑜 查看:
张之洞是一位务实的洋务大吏,他洞见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借鉴西法有成,中国又与其“文近、地近”,向日本学习西法,不失为捷径,故力倡“游学西洋不如游学东洋”(见张之洞《劝学篇·外篇游学》)。在军制改革及军事教育方面,张力主从“师德”转为“师日”,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惨败四年后(其时国人充满仇日情绪)张之洞提出向强敌日本学习的决策是颇需魄力的。光绪二十四年(1898)正月,张之洞委派首批干员赴日本考察军事,时达半年,其委任札称:
日本国近三十年来,采用西法,设立各种学校,规制周详,于武备一门进境尤速。近来中国虽已极意经营,而立法尚嫌未备,成材不能甚多。日本与我同种、同教、同文、同俗,又已先著成效,故中国欲采取泰西各种新学新法,允宜阶梯于日本,必须有明白事理究心学术之员前往游历,详考各种学校章程,实有领悟,方足以资仿效。
同札委派赴日详考的人员为——
知府用候选直隶州知州姚锡光尽先游击张彪都司衔尽先守备吴殿英五品顶戴尽先千总黎元洪东文翻译生瞿世英。引自(《张之洞全集》卷一百二十九)在这五位委派人员中,姚锡光从日本考察归国后的1899年2月即调安徽任职,于湖北新军组训关系不大;张彪、黎元洪是军官,返鄂后任湖北新军实职(后来张彪为第八镇镇统,黎元洪为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瞿世英是翻译,皆非湖北新军及湖北武备学堂章程条例的主要拟定者;而吴殿英文官出身,有较高学术素养,且早有办学资历,是此次“游历详考”日本军制及各种学堂章程的重要整理者。
湖北新军的编制及组训方法,武备学堂及其他军事学堂的办学规则、课程设置、授课之法,吴殿英“或随时笔记,或购取章程”,皆“务详勿略”。湖北新军的组建规程、训练之方,湖北军事教育的高等(武备学堂、将弁学堂)、中等(武普通中学堂)、初等(陆军小学堂)三级体制的建立,得益于吴殿英等人在日本的勤考实查。有此“藉资考镜”,湖北新军才有可能成为清末的精锐之师。
以武备学堂为例,以“储备将才”为目的,学制五年,课程分讲堂(功课有军械学、算学、测绘地图学、各国战史等)、操场(功课有枪队、炮队、马队、营垒工程队等)两类,“讲堂以明其理,操场以尽其用”。吴禄贞、蓝天蔚、孙武等大量在清末及辛亥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军人,皆为湖北武备学堂毕业生(又皆留日学军事)。
时人评论:
鄂省武备学生,自创设以来,派入军队者,颇多得力之人,即遣赴东洋各学生,大率亦由此中选派,是该堂实为武才渊薮。(朱寿朋编《光绪朝东华录》第5册,总第5305页)
在具体执行教育的吴殿英等人精心操练下,湖北新军成为清末与北洋新军相并列的精锐陆军。清末举行过四次新军军事操演:1905年的直隶河间会操(北军参加),1906年的河南彰德会操,1908年的安徽太湖会操(湖北及两江新军参加,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去世而匆匆结束),1911年的直隶永平会操(禁卫军、北军参加,因武昌起义爆发而取消),其中1906年河南彰德会操(时称“南北会操”),直隶、山东、河南、湖北四省新军“萃集一处而运用之”,是最重要的一次联合军事演习,会操成绩湖北新军与直隶新军(即北洋新军)平分秋色,湖北新军声名大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