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殿英与辛亥武昌首义

辛亥革命网 2010-04-10 00:00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冯天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清宣统三年(干支纪年辛亥)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傍晚,地处湖北省城武昌黄土坡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爆发一阵枪声。 ,吴殿英与辛


     辛亥武昌首义 


     清宣统三年(干支纪年辛亥)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傍晚,地处湖北省城武昌黄土坡的新军第八镇工程第八营,爆发一阵枪声,其后,一群士兵冲出营房,直取武昌城中和门旁楚望台军械库,不久,城内外各标营新军士兵及各军事学堂学兵集结于此,并获取弹药,随即发起对湖广总督署的攻击。经一夜激战,翌日上午,武昌城头清朝黄龙旗被红底九角十八星旗所取代,阅马场省咨议局大门已由剪去发辫的士兵把守,楼内正组建湖北军政府,街头到处张贴“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黎”文告(此为东京同盟会预拟革命文告的改换题头)。


     自1895年孙中山、陆皓东发动广州起义以来,十余年间革命党人先后在广东、云南、安徽、湖南举行多次武装暴动,均以失败告终,而武昌新军起义首次夺占一座省城,首次建立完备的、行使职能的革命政权,敲响清王朝的丧钟,也宣告了中国专制帝制的终结。


     辛亥革命不同于历史上多次发生的农民起义及种种兵变,其发难者不再是以改朝换代为目标的旧式武装,而是一支从装备、编制到训练皆具有近代色彩的新式军队——湖北新军,这支新军又在十年间受到民族、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成为革命党人活动的温床,终于实现“抬营主义”(把新军从清方抬到革命方),成就了意义空前的国体、政体大变革。


     因而,评议辛亥革命及其发轫武昌首义,不能不论及湖北新军,而探讨湖北新军的编练历史及其在辛亥武昌首义中的作用,不可忽略湖北新军创办人张之洞的重要助手吴殿英。


     吴殿英与湖北新军 


     吴殿英(1864—1913),江苏常州人,字佑孙,又号稚英,(故宫博物院创办人吴瀛之父,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祖父)光绪间举人,自光绪十三年(1888)起任职浙江平湖,官至县令,人称“平湖公”,有“亲民、厚民、办学、育人”的口碑,甚孚众望。光绪二十一年(1895),吴殿英卸任,升调浙江首府钱塘(杭州)履新,途经南京时,由常州同乡赵凤昌(张之洞首席幕僚)引荐,拜谒署理两江总督的张之洞(1837—1909)。


     张氏获悉吴殿英在平湖的良好官声,赏识吴氏拟办南瀛书院的计划,彼此又议及中法甲申之役、中日甲午之战的经验教训,获得“练兵求强”的共识,张之洞遂诚邀吴殿英留幕府备用。不久,张之洞返任湖广总督,吴殿英随赴湖北,参与训练湖北新军,并成为湖北武备学堂的实际负责人。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惨败,清廷朝野兴起“整军经武”、“改革军制”的呼声。光绪二十一年(1895)文廷式上《请开学校讲习武事片》,指出日本作战屡屡取胜的原因,是“将士出于学校,练习有素”,有鉴于此,中国应当“破除成见,开学校以讲武,本节制以练兵”。同年,恭亲王、庆亲王等采纳德国军官冯·汉纳根建议,在天津组建定武军,初由胡 督办,不久袁世凯接任,定武军更名新建陆军。大略同期,署理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南京组建自强军,德国军官负责训练。1896年,张之洞返湖广总督本任,从自强军挑五百人至鄂,组建湖北护军,此即湖北新军前身。新建陆军与湖北新军是清末一北一南、一中央一地方最精锐的两支新式军队。1901年清廷废除武科举,晓谕各省开设武备学堂,培训新军军官。同年张之洞与刘坤一上《设文武学堂折》,称“其习武者专设一武备学校”,湖北武备学堂及各类军事学校建立,一时间,湖北与直隶成为各省新军建设的榜样,河南、山东、山西选送军官赴直隶受训,江苏、安徽、江西、湖南选送军官赴湖北受训。因此,湖北的新军建设及其军事教育,其影响远逾一省,实达全国。而吴殿英在湖北新军建设及其军事教育方面劳绩卓著。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