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初军阀割据的文化原因(3)
辛亥革命网 2010-09-19 00:00 来源:CSSCI学术论文网 作者:刘江船 查看:
毛泽东早在1929年曾提出军阀主义这一概念,但没有作具体的解释,大意指“脱离群众、以军队控制政权”。(18)C·M·威尔伯从理论上作了阐述,指出“军阀主义(militarism)是一种有组织的政权体系,其中武力通常是权力分配和制定政策的决定因素”。(19)但这种理论上的分析仍不够具体、不够全面。在中国近代,军阀割据的辖区对军阀来说俨然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军阀们就是无冕之王、名副其实的土皇帝。军队对这些土皇帝来说是命根子,有兵则有权,有权则有一切。“如果手中没有军队,他们在政治上就极少或根本没有权威,在政治斗争中,‘有枪则有权’,而不是凭资历”。(20)这对军阀们来说是不言而喻的真理。这一真理可以概括为“军阀主义”,即指那种因军治政,以军代政、拥兵自重、扩军备战的哲学思想。这一哲学思想的精神实质是重兵观念和实用主义,一切行为的准则是是否有利于其军队和统治。
实用主义的军阀主义既盘踞一方,又唯利是图;既割据,又混战。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方主义。军阀间的斗争较其他任何斗争都是相当残酷的,其结果往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而军阀们一般是盘踞一地,而不轻易离开其老巢--“根据地”。每个军阀集团都首先有军队,其次便是势力范围,这是其士兵来源、经济来源和活动发展的空间舞台。如段祺瑞的皖系拥有安徽、奉天、山东、福建等省;直系拥有江苏、江西、湖北等省;阎锡山是始终龟踞山西;陆荣廷统治广西也长达十年之久等等。那么,这种地方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呢?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种或说两个原因:一是身为中央政府领导的军阀们在争夺中央政府的领导权时,因实力相差不大,不得独揽中央政府的政权,转而分赃瓜分起地方,以求经济来源,士兵来源和发展空间,把地方做为其政治斗争的后盾和根据地,如皖系和直系等;其二,地方武人不断扩张势力扩充地盘,但他们却无能、无力一统中国,便只好割据称雄一方,如桂系、滇系等。这两种地方主义带有极大的保守性和排他性,在其势力范围内是一个独立的王国,绝不允他人染指。当然同时又带有侵略性和扩张性,主要是为了更大的利益。
第二个表现便是追求“不变的利益”的混世思想。记得一位英国首相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不变的利益。军阀与军阀间,军阀与帝国主义间亦是如此。张宗昌出身绿林胡匪,投机过革命,不能跻身于军阀行列,他先后投靠北洋大军阀冯国璋、曹锟、张作霖,后终于在奉系卵翼下发迹,拥兵数十万,威镇全国,成为山东一省之“主”。韩复榘为了三十万大洋从冯玉祥手下转而投入蒋介石的怀抱。有“倒戈将军”之称的石友三本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他曾三次叛冯,他投过蒋介石,也打过蒋介石,投过张学良,又打过张学良。他们的信条只有一个追求“不变的利益”,没有朋友可言。弱小军阀投到强大军阀的卵翼下,而强大的强阀则又纷纷寻找帝国主义作为靠山,如直系以英美帝国主义为靠山,奉皖两系以日本帝国主义为靠山等等。军阀投靠帝国主义本是希图能从他们那儿得到帮助,结果是反被帝国主义利用来维护其在中国的统治利益。有奶便是娘的混世思想支配着军阀们纵横捭阖,纷争割斗,这便加剧了中国的动荡和反裂。
第三,军阀们不提倡“主义”没有信仰,无论共产主义,还是法西斯主义,但不是无信条可言。张宗昌一次曾沾沾自喜地夸口:“我亦有主义,三多主义,亦称三不知主义,即一生不知兵有多少,钱有多少,姨太太有多少”。(20)这个“三多主义”看似粗俗,却可以说是民初军阀所普遍追求的实在。正是在这一信条的驱动下军阀间不断纷争混战割据。“三多主义”是军阀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方主义,有奶便是娘的混世思想和“三多主义”构成了军阀主义的有机内容,这一哲学思想是军阀分裂割据的一大原因。这一哲学思想就军阀们本身而言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没有形成一个体系,仅寓于他们行动之中,在无形地发挥着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割据的军阀从不自承认其割据,往往是把“统一”作为一种口号或招牌。无论袁世凯,还是段祺瑞、冯国璋、吴佩孚等人都曾高唱“统一”,希望以自己为中心来“统一”其他派系。一些官僚、政客也仰军阀鼻息追随呐喊,组建“统一党”、“统一促进会”等。这显然是虚假的,真正目的是要骗取民心,为扩充势力。然而仅此主观之目的,在客观上却大顺民心,是完全符合历史规律的,这就必然决定了军阀主义的短命。
回顾过去的历史,军阀不是近代仅有,军阀割据在东汉末年就产生过,他们相互吞并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唐末的藩镇之乱,也是军阀割据。纵观之,军阀割据是一种暂时性的政治局面,在一个旧的统治秩序被破坏,新的统治秩序尚未建立前往往会出现,但它最终只能是向统一的一种过渡。中国近代的军阀割据亦然。
注释:
①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新版《毛泽东选集》(一)49页。
②成晓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第3-4页。
③来新夏《关于军阀史研究》,《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三)第4页。
④成晓军《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见第7页。
⑤苏书选《略谈陆荣廷的治桂权术》,《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二)第226页。
⑥史密斯《中国人的性格》第113页。
⑦以上参见胡汉生《四川军阀割据时期之兵源考》,《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二)第137页。
⑧转引唐学锋《试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0、11、第125页。
⑨⑩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第73页。
(11) 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见第71、74页。
(12)谢本书《袁世凯与北洋军阀》序言。
(13) 以上参见胡汉生《四川军阀割据时期之兵源考》,《西南军阀史研究丛刊》(二)第137页。
(14) 转引唐学锋《试论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人大复印资料《中国近代史》1990、11、第125页。
(15)《他曾经是蒋介石的亲信——郭汝瑰回忆录摘录》,见《人物》1987、1、第35页。
(16)姜义华《现代中国思想文化轨迹的新探索》,见《中华民国史研究述略》第60页。
(17) 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见第49页。
(18)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见新版《毛泽东选集》(一)第86页。(19) 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见第1页注释。
(20) 齐锡生著,杨云若、萧延中译《中国的军阀政治》(1916-1928),第60页。
(21)吕伟俊著《张宗昌》,第17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