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禄贞殉难之谜探析
辛亥革命网 2011-04-19 00:00 来源:《文史精华》 作者:李惠民 查看:
1911年11月7日凌晨,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人杀害。由于此案一直未见分晓,所以成了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
吴禄贞殉难之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不少省份先后独立。近畿直隶于10月底11月初,也接连出现了滦州兵谏和燕晋联军,清廷频频告急,坐镇孝感督师的袁世凯也大有芒刺在背之感。但是,11月7日凌晨,燕晋联军大都督吴禄贞在石家庄火车站被人杀害,随之直隶形势急转直下。吴禄贞被杀一案在全国引起了极大震惊,这不仅在于新任山西巡抚吴禄贞身首分异,更主要的是他谋划的起义行动被认为对辛亥革命结局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清臣御史赵熙马上就上奏:“京师人心惶惶,谓旗汉之争,祸将不解。”请求调查,而直隶总督陈夔龙奉旨查办中却“莫得其实在情形”。由于此案一直未见分晓,所以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双重“无头案”,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吴禄贞被杀之谜。
吴禄贞被杀之谜,确实扑朔迷离,不仅当时的新闻报道和人们传言五花八门,而且许多当事人的追记与回忆也众说纷纭,判若云泥。近百年来人们进行的探索并没有完全解开此谜,至今仍莫衷一是。
到目前为止,此案共存有5种说法:
持满兵杀吴说者认为,清廷派去监视吴禄贞的第一镇,发现吴禄贞联合山西民军翌日进攻北京的计划后,顿反杀吴,后退至正定驻守(《民主报》1911年11月19日)。
持清廷主使谋杀说者认为,由于吴的起义计划泄露,清廷知吴要反,故使人前往将其杀之(《辛亥革命》第六册)。
持袁世凯主使谋杀说者认为,吴禄贞驻兵石家庄,其一系列活动构成了对袁世凯的致命威胁,于是袁指使心腹前往杀之(李新《中华民国史》第一卷下;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下册;李宗一《袁世凯传》)。
持袁世凯与清政府共同谋划暗杀说者认为,吴禄贞在石家庄车站拦截军火,组织联军谋划进攻北京,既危及清廷,又危及袁世凯,袁世凯与清廷两方面共同策划并派人到石家庄将吴杀死(《辛亥革命史丛刊》第五辑)。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既非袁之所为,亦非清政府所为,仅系个人间恩怨关系,被人报私恨所杀(载涛:《吴禄贞被杀真相》)。
在以上5种说法中,“满兵杀吴说”和“报私仇所杀说”,除了在当时新闻报导及载涛回忆录等提到外,史学界一般无人赞同。其他3种说法相比较而言,史学界多数倾向于袁世凯主使说。笔者认为,袁世凯主使暗杀说存在不符合事实和语焉不详之处。由于吴禄贞被杀对形势发展产生的影响,涉及到对吴禄贞掌握的实力等一系列史实如何估价问题,因此,很有揭开此谜底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