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颐:晚清历史是改革与革命赛跑的悲剧(6)
辛亥革命网 2011-04-18 00:00 来源:人民日报-文史参考 作者:雷颐 查看:
四川的铁路收回国有之前,实际上是袁世凯采取这个,说官督商办企业必须收回,这也就是说,官督商办导致产权不清,但这是中国,完全不许有新式企业到有新式企业生产民用品,是过渡的一步,在我们改革开放之初,也是不许私人办企业,所以当时有一个名字带红帽子,后来有一些企业做得很大,就面临企业属于谁,觉得是我的,当地政府,集体觉得是我的,双方没有弄清,往往是个人,如果弄不好,侵吞集体财产,就判刑。有的人就比较狡猾,做得是比较成功,各种转制,转来转去就变成民营企业,产权不清是个问题,那么袁世凯对轮船招商局和电报局,就提出有一个极低的价格卖给,当时维护商人利益的是盛宣怀,从前有李鸿章的支持,但李鸿章死了之后,就斗不过袁世凯,商人用极低的价格把这些东西卖给了袁世凯,后来1908年慈禧和光绪去世之后,载沣不信任袁世凯,把他赶回家了,盛宣怀经过斗争之后,发现不当官不行,他已经花了大量的银子,贿赂朝廷里的人,他这时就当官了,袁世凯这时没有了,他当官的第一件事,就把袁世凯当年用比较低的价格,买商人的股份,就给商人做了一些补偿。但是铁路国有是他做的,后来他当了邮政大臣,包括当时交通、铁路也属于国家管的,也属邮船部管,他提出来,要收回国有,又把袁世凯当年对他的政策又去对待那些修铁路的商人,中国人往往这样,立场一变,屁股决定脑袋,一当官就决定要用当年袁世凯对他的手段,对其他的商人,就导致了后来的倒台。这就是经济政策极其不稳固,政权最稳固,变化最小的政策应该是经济政策,当经济政策经常180度大转弯,一会儿又支持商人,李鸿章得势就支持商人,袁世凯得势就整肃商人,商人觉得没有把握,我没有把握,我希望立宪,只要有宪法,只要我不违宪,我就可以预期做什么。
实际上,清政府没有稳定的经济政策,1908年慈禧光绪去世了之后,本来1906年的改革,汉人就不满,载沣进一步收缩了军队的权力,觉得汉人的军队权力太大了,包括财政权力,实际上他又没有这个力量,我们刚才讲到,武昌起义,开始起来,就是武汉的立宪派人起来表示支持,通报全国表示支持,希望全国的士绅都支持,南方各省,都是立宪派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上海,现在起最大的作用是上海商团,他们打下来了很多据点,商人自己的武装。我们之前强调革命(中)立宪派(的)参与是一个妥协,是辛亥革命带有不彻底,不太愿意更多地说立宪派的作用,实际上立宪派起的作用特别大,尤其在南方这些省份,包括浙江也是,立宪派和督抚一和解就成了,江苏最明显,就是这些立宪派商会首领和当时巡抚一商量,咱们宣布独立,也就是支持革命党,他们觉得这个太温和不像革命,革命总要有点暴力,反正中国房子也矮,就用一个竹竿把房子的瓦捅掉几块表示就算暴力了。包括江西也是这样,南方绝大多数都是革命党人和立宪党人,联合起来,立宪党人起的作用更大一些,北方起作用更大的是山西革命党,阎锡山一起来,山西最富有的渠本翘马上给他大量的钱,在前途未卜,究竟是革命党胜还是清军胜的时候,渠本翘捐了大量的钱,正是有了这些钱才能干其他事儿,才能稳固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