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历(3)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江硕朋 查看:
六、丁未镇南关之役,也称镇南关起义,主要指挥者黄明堂。
1907年9月,同盟会中王和顺因发动防城起义失败等原因,孙中山改派黄明堂为镇南关都督。12月2日,黄明堂、关仁甫率乡勇80人,携带快枪42杆,潜袭广西镇南关。黄明堂与守炮台的清军取得联系,约订2日由山背间缒绳直入,直取第三炮台。起义军披蒙茸,拨钩藤,跨越断涧危崖,呐喊而入。守兵百余人无力抵抗,即相率投降,接着,第二炮台、第一炮台相继夺得。3日,孙中山亲率黄兴、胡汉民、日人池亨吉、法国退职炮兵上尉狄氏等至关,登上炮台,全军鼓舞,黄明堂奏乐欢迎。次日,清军开到,发起攻击,孙中山在阵地为伤员包扎,并亲手发炮,竟打得很准。他慨言道:“反对清政府二十余年,此日始得亲发炮击清军耳!”当日下午,陆荣廷派一樵妇持函登台,表示愿率600余人投入孙中山麾下,并告以清军大兵来援,事急万分,祈自重。孙中山便决定回河内筹款筹械,命黄明堂坚守5日,一俟饷械运到,便进取龙州。当晚,孙中山、黄兴等下山回安南。7日,军机处将失去镇南关的张鸣岐“交部议处”,又命他戴罪立功“即日克复”。清军以4000人的兵力围攻。当夜,陆荣廷向北台猛扑,黄明堂坚持数日,枪弹告罄,于8日夜弃台,退至安南燕子大山。孙中山从越南运送的枪弹在文登即被法方扣留。镇南关起义遂告失败。
七、戊申马笃山之役(1908年3月),也称钦康上思起义,主要指挥者黄兴。
1908年3月,孙中山派黄兴率领旅越南华侨中的同盟会员200多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攻入广东钦州。在钦州、廉州、上思一带几十个村镇之间,转战40余日,义军队伍发展到600多人,战斗中先后击败清军一万人。后因弹药不继,义军宣布解散。
1908年3月27日,黄兴根据孙中山指示,以旅越华侨中的同盟会员二百人组成中华国民军南军开入钦州起义。29日抵小峰,遇清军六百余人堵击,黄兴采取以退为进的战术,分三路猛攻,清军大败。4月2日进抵马笃山,击溃清军三营,毙管带龙炳堂。旋乘胜取道那楼、大录等地向桂边进攻,队伍增至六百余人。清兵数千人尾追不舍,革命军在钦、廉、上思一带转战四十余日,后因孤军深入,没有根据地为依托,弹尽粮绝,无法坚持下去。黄兴等走越南,其余退入十万大山。
八、戊申河口之役(1908年4月),也称河口起义,主要指挥者黄明堂、王和顺。
河口是滇越铁路的交通孔道,在镇南关起义同时,孙中山亦筹划在河口起义,以此为依托,以图云南。1908年,孙中山派黄明堂、王和顺率领从镇南关撤出的起义军100余人,开赴云南边境,汇合当地会党、游勇,在孟坝寨设立前敌指挥部,伺机发难。4月30日(四月初一)凌晨,黄明堂率军向河口发起攻击。清军防营一部闻讯,击毙其管带蔡正钧,起义响应。革命军与反清义军会合,攻占河口。5月1日(四月初二),革命军又经过激战,毙清边防副督办王镇邦(玉藩),夺取河口炮台,黄明堂以中华国民军南军都督名义,布告安民,严申军纪。
云南人民久受清政府残酷压榨,纷纷响应起义,清军亦倒戈迎降,革命军“数日内增加至1000余人,声势大振”,遂分兵出击。至5月3日,连克南溪、新街、坝洒,直逼蛮耗、蒙自,队伍扩充到300余人。5月5日,孙中山委任黄兴为云南民军总司令,节制各军,立即赴前线督师。黄兴赶到河口,投诚清军拒不听从调遣,黄明堂、王和顺亦不服其指挥,黄遂于5月10日折回河内,拟另组敢死军投入战斗。5月12日,黄兴在越南老街遭法警截留,旋被驱逐出境。越南法国殖民当局又应清政府要求,封锁中越边境,阻禁革命党及粮械进入云南,并加迫害、驱逐大批旅越革命党人,使河口革命军陷入孤立无援困境。
云贵总督锡良在起义爆发后,一面调兵镇压,一面向清政府告急,清政府即派刘春霖帮办云南边防事务,令广西提督龙济光率防营增援,又命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陈夔龙接济饷械,四川、贵州地方亦派军往援。革命军与清军在老范寨、泥巴黑、羊子街等地相持二十余日,最后被清军击败。5月26日(四月廿七日),清军占领河口。黄明堂率600余人撤至越南境内,被法国殖民当局勒逼缴械,强行遣散。河口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其影响却是深远的,为辛亥云南起义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九、庚戌广州新军之役(1910年2月),也称广州新军起义,主要指挥者倪映典。
河口起义失败后,感到会党组织涣散,难于节制,转而以策反新军为重点。在广州最早拟利用防营发动起义的是朱执信。朱执信(1904)留学日本,次年加入同盟会,并深入广州防营中发展革命组织。拟乘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死去之机,依靠葛谦等所能掌握的力量发动起义,因计划泄漏而失败。这次事件前不久,倪映典来到广州。倪映典(1885-1910)曾入安徽武备练军学堂,及炮兵学堂,任江南新军第九镇炮兵队官,参加同盟会,因赵声的关系得任新军炮兵二营右队二排排长。以此为掩护,暗中向下级军官和士兵宣传革命,发展组织。
宣统元年五六月间,广州同盟会负责人赵声、朱执信、倪映典、胡毅生、陈炯明、莫纪彭等开会决定:由倪映典联系新军和巡防各各营,胡毅生联系农村会党,赵声总其成。八月以后,倪映典专门从事新军的发动工作。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同盟会在广州军队、特别是新军中的力量有了长足的进展。当时广东新军计有步兵第一、二两个标(团)、炮兵第一、二两个营、辎重兵一营、工程兵一营、学兵营一营,除第二标和学兵营驻北校场外,另有巡防新军七营。到这年冬,广州新军已有不少人加入同盟会。为适应形势的发展,同盟会在香港建立了南方支部,作为指挥南方革命的总机关。不久,倪映典自广州至香港,报告策动新军情况。南方支部遂电邀黄兴、谭人凤、赵声来港,“共图大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