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累战”的十次起义的历

辛亥革命网 2011-04-17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江硕朋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不是失败,而是给辛亥革命成功筑下了坚固的基础。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应该大书而特书的。 ,孙中山“累战累败,累败

  前言

  辛亥革命在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侵略和满清政府腐败买国抑郁多年的义愤大爆发。不但推翻了满清王朝而且埋葬了中国2100多年的君主专政,建立共和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巨大的进步。可是有些人贬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是宣传,累战累败;不过是赶走一个皇帝……”林伯渠对此曾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制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

  笔者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十次起义,不是失败,而是给辛亥革命成功筑下了坚固的基础。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应该大书而特书的。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他年轻的时候,也曾幻想过以改良的手段来挽救中国。1894年6月,他曾上书清廷直隶总督李鸿章,陈述“治国之大经,强国之大本”,但遭到李鸿章的拒绝。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丢掉幻想,彻底清醒,“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从这以后,到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共领导了十次浴血舍身的武装起义:主要指挥者孙中山。这些起义大部分都是付出巨大的牺牲,以失败而告终,但是在中国历史上开创了第一次腾飞,树立了不朽的伟业,奠定了伟大的历史丰碑。

  十次起义的坎坷经历

  一、乙未广州之役(1895年10月),也称广州起义,主要指挥者孙中山,是孙中山所亲自领导的十次起义的第一次。

  这次起义的计划相当周密,广州城内由孙中山坐镇,发号施令。香港方面,由杨衢云布置一切,率领若干名会党(洪门兄弟),在九月初八日晚间乘坐轮船北上,预计于次晨到达广州码头,取出藏在水泥木桶中的枪械,分别进攻各衙门。这时候,埋伏在城内、城郊,及水上的同志与会党一齐响应。散布在北江、惠州、潮州、顺德、香山等地的同志、会党与绿林,分别在10月26日起事,向广州会合。旗帜,用陆皓东所拟定的青天白日旗。口号,用“除暴安良”四字。檄文,由同志朱淇起草。不料,在起草檄文之时,被他的哥哥朱湘发现。偷向清吏“缉捕委员”李家焯告密。两广总督谭钟麟对此事件一笑置之,并未立刻搜捕孙中山与其他的同志。倘若杨衢云能按照原定的计划,如期在九月初八日晚间把香港的同志与武装送上轮船,第二天的早晨可操胜算的。然而,他做事缓慢,耽误了时机。他打电报到广州,说要延迟两天。

  就在这两天中间,出了岔子。他所装运的六百支枪,被香港的海关发觉。他的行动,也被驻在香港的清吏密探韦宝珊注意。韦宝珊打电报报告清吏,清吏报告谭钟麟。谭钟麟在九月初十命李家焯捉拿党人,在王家祠与咸虾栏等处机关捕去了陆皓东、程奎光、程耀宸、程怀、刘次、梁荣。

  孙中山立刻打电报给杨衢云,叫他“立即撤退”。杨衢云接到电报,回电说:“接电太迟,货已下船。到了次日的早晨,香港开来的保安号轮船到达广州码头,码头上已经布满了清兵。丘四、朱贵全等四十几位同志被当场逮捕,其余的二百余人于纷乱之中逃散。外县的同志,由于获得孙中山的通知,及时撤退,故不曾受到波及。

  谭钟麟在阴历九月二十一日将陆皓东、丘四、朱贵全杀害,用军棍逼供程奎光,当场打死。其后,程耀宸病死在监牢里。孙中山与杨衢云、陈少白等十几位领袖,被谭钟麟指名通缉。

  二、庚子惠州之役(1900年10月),也称惠州三洲田起义,主要指挥者郑士良。

  因孙中山及其革命党人在香港筹划的庚子惠州之役,其起义地点是惠州府,故又称之为惠州三州田起义。它是兴中会领导的第二次武装起义。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避居日本,在这5年中革命事业正处于困难时期。但孙中山愈挫愈奋,再接再厉,鼓动风潮,造成时势,并于1899年4月间命陈少白回香港,创办《中国日报》,以鼓吹革命;命史坚如到长江流域,以联络会党;命郑士良在香港设立机关,招待会党。于是才有了长江流域的会党和广东、广西、福建的会党合并于兴中会之事。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