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历史与文化研究辛亥革命期间列强对东北的(4)
辛亥革命网 2011-03-24 00:00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 作者:厉声 冯建勇 查看:
1912年6月20日,六国银行团成立,这是辛亥革命后美国倡导的列强联合行动政策的结果,是列强对华外交坚持“一致行动”原则的一项重要外交行动。美国之所以提出成立六国银行团,主要是为了发挥美国政府在中国问题上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是,美国害怕日俄两国采取单独行动,伺机扩大对东北边疆的侵略权益。然而,事态的发展超乎美国的想象。六国银行团虽已成立,但由于列强的联合,美国并没有因此受益,美国于其中的地位成为“次要因素”。由于受制于“一致行动”原则,美国对满洲政策丧失了独立性,外交方针的确定也缺乏弹性,失去了应有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对美国来说,同俄、日的全面合作是步履艰难的“金元外交”的一个退而求其次的选择。就美国利益而言,嘉乐恒在给亨廷顿威尔逊的信中强调,他宁愿看到国际银行代表团解体和美国的退出,也不愿屈从于俄、日对中国的掠夺。这表明了美国政府此时的无奈和无助。从铁路中立化计划和对日俄在东北特殊利益的挑战,后退到承认日俄在东北和蒙古的霸权,这是塔夫脱政府改变“金元外交”策略所付出的代价。与此相反,美国为了拉拢日俄两国进入银行团,对日俄进行外交妥协,日俄两国却因此受益颇多。有关列强在财政合作的外衣下,默认了取消《朴茨茅斯和约》中所保证的目的以及“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原则,中国则成为列强妥协与勾结的牺牲品。曾经对“金元外交”大加抨击的俄国政府对美国的让步表示满意,沙查诺夫告诉美国驻俄大使:俄国政府现在完全相信,美国正以一种极为友好的方式行动。事件的进程——尤其是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已经证明了,在整个中国借款和铁路问题上,美国不仅乐于、而且谋求给俄国以公平对待。可以这样说,辛亥革命时期塔夫脱政府后期“满洲政策”的调整,是对早期“门户开放”政策的重新回归。塔夫脱政府基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本国资产阶级利益的要求,在东三省放弃了对日、俄两国的咄咄攻势,承认它们在东三省的特殊利益和势力范围。但有一点美国是不容许改变的,这就是——当赵尔巽在是否独立的问题上徘徊不定的时候,美国驻奉天总领事司戴德竭力使赵相信,满洲与中国本部分离,即使是局部的、暂时的,也等于自杀——至少在某种形式上维护中国在东北边疆领土和行政的一体。
1913年3月,伍德罗威尔逊就任美国总统。在威尔逊任总统的第一年,他在掌握美国对华政策上不像罗斯福那么注重强权政治,也比塔夫脱较少考虑到华尔街。他了解日本和欧洲在中国扮演的角色,如果他不能改造那些帝国主义的话,他也可以使美国同他们的政策划清界限。威尔逊相信,如果美国不与其他列强合作,而是站在中国这一边,揭露其他列强在中国的图谋,那么,美国在华的地位会更加牢固。基于这样一种政策理念,同时,也为了体现美国外交政策的自主性,威尔逊政府决定退出六国银行团。此后不久,又在列强中率先承认新生的中华民国。
威尔逊政府退出国际银行团的决定,标志着塔夫脱政府对东北“金元外交”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依靠政府的支持进入东北市场的时代暂告终结。1913年7月11日,美国国务卿在回答驻华代办卫理关于政府对美国工商界在华活动的态度时声称:政府希望美国企业在国外的每个地方都有机会同任何外国竞争者拥有同样平等的竞争合同权利…政府不为他做这些,政府不是美国竞争者的支持者,不是对该项事业负有责任的一方。但是,如果美国公民在同外国政府的业务中受到错误对待的话,政府愿意运用一切正当的努力来为它的公民获得公正的对待。威尔逊政府的声明让美国在东北的企业感到非常失望——他们本指望从政府那里获得支持,打开日、俄两国日益关闭的东北边疆门户。这一政策的调整对东三省美国资本自信心的打击非常严重。没有政府的支持,即使有技术和资本优势,要想在东北边疆与日益稳固的日俄两国国家垄断资本进行的一场不公平竞争中获胜,这是难以想象的事情。受此影响,这一时期美国在东三省的投资持续下降。至少,尽管同一时期美国在内地受到了袁世凯政府的极力褒扬,但在东三省地区,美国的影响再度受挫。
四、列强对东三省海关的控制及利益争夺
辛亥革命初期,海关总税务司安格联遵照英国公使的指示,密令已光复的各口岸海关税务司夺取税款,将全部税款存入汇丰银行,以确保关税不致为革命党用作军费。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帝国主义采取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派军舰到各口岸,在军事上给当地税务司以道义上的支持;另一方面指示各国领事在外交上给予协助。各地海关税务司则以关税税款担保外债赔款,如不按期偿还外债,就会引起列强的干涉为理由来威胁革命政府。在帝国主义的威胁利诱下,长沙、汉口等革命政府竟然同意税务司将税款直接汇给总税务司。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告诫清政府,革命党人业已同意将关税交给总税务司统辖,以偿还外债赔款;如果清政府控制的口岸敢不照办的话,革命党可能要动用税款,这就大大有利于革命党,而置清廷于困境。结果清政府在威逼下也只好将关税交与列强管理。就这样,列强利用辛亥革命趁火打劫,攫取了中国关税的保管权,借此引导中国内政的走向。
这一时期,列强对东三省海关的控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