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 文化先行(4)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地方发展研究 作者:章开沅 冯天瑜等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中部崛起”的重要引擎。7月25日,由武汉社会文化研究院组织发起的“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

  武汉文化产业现状与我们的责任

  唐惠虎(研究院副院长、武汉市文化局局长)

  时至今日,武汉作为我国综合实力第六的城市,有责任对中部文化产业的发展起中坚作用。在文化产业的13个业态中,武汉存在着“六强四弱三中”的情况。较强的是演出业、电影放映业、娱乐业、创意设计业、网络文化业、出版业;较弱的是艺术品业、会展业、文化贸易业、监管文物市场业;居中的是传媒、动漫游戏业、音像业。所以,武汉市为此提出了“扶植巩固优势业态,加速发展新兴业态”的意见。

  就武汉文化产业发展本身来看,它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经纪人较少。武汉有一批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如武汉桥梁建筑研究设计院在国际享有声誉。武汉百步亭国际传媒公司,斥资近亿元与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合作,成为CCTV老故事频道的内容营运商;在短短1年多时间里,公司已摄制200集电视剧和电影《汉口夏日》。香港投资的武汉环艺娱乐公司,已在上海、重庆、武汉等地建有多座多厅影城,是我国有名的电影放映业巨头。武汉新中原娱乐公司已在南昌、长沙建成当地规模最大的演艺大剧场。武汉军威文化传媒公司斥巨资与长沙电视台共同推出“女性频道”。江通动漫公司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本土原创动漫企业,被授予“国家文化产业基地”。但是,武汉的这类文化企业凤毛麟角。其二,在于投资、融资渠道太窄。传统文化业态除个别外,基本上民营资本达到90%以上;但新兴业态,民营资本则投资者慎之又慎。对此,我们需要认真反思,并尽快制订促进发展的对策。

  从“怨牛不好”说起

  张启亮(研究院院务委员、武汉市社科院副院长)

  今天讨论“中部崛起与文化武汉”这个话题,就是要研究文化如何成为中部崛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成为中部经济运作方式与条件的重要因素。塞缪尔-亨廷顿主编的《文化的重要作用》一书中,讲了一个“繁荣不起来怨牛不好”的故事。生动有趣地告诉我们,文化是如何影响人们经济行为乃至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也揭示了文化是如何成为一个地区经济运作与条件的重要因素的。“怨牛不好”这个故事的实质是缺乏竞争意识。一个“怨”字表达了一种缺乏竞争意识的消极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所固守的一种无所作为的态度,一种“等、靠、要”的信念,一种逃避竞争的价值观。正是这种消极的信念、态度和价值观,阻碍了当地皮革制造业发展。

  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要发展,就要竞争。逃避竞争,就只能落后。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而言,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更多,树立和强化竞争意识就尤其显得重要。如果不是用积极进取的精神,去战胜妨碍经济发展的困难,而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不思进取,安于现状,那么,谈发展就永远是一句空话。事实表明,经济落后地区往往也是竞争观念、竞争意识较弱的地区。实际上,“怨牛不好”常常是经济落后地区人们逃避竞争、不思进取的一个借口。经济落后地区的人们常常把发展落后的原因归结为大环境不好,政府的政策支持不够,当然,也包括缺乏竞争的文化氛围等等。他们希望把所有这类问题都解决了,各种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来谈发展。而这种理想状况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这实际上也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的问题,是具备了所有条件才能谈发展,还是在发展中不断地创造条件的问题。发展是需要一定的条件,但更需要一种积极进取的竞争心态。尤其是在“怨牛不好”的氛围中,更需要一批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领军人物。惟有如此,才有可能改善本地区的经济环境,竞争环境和文化观念,走出“怨牛不好”的宿命。

  加强和改善舆论环境

  赵振宇(研究院院务委员、华中科大教授、博导)

  舆论环境,是指在大致相对集中的时空内,不同的群体、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类别的众多具体舆论组成的有机联系体,它影响和制约着各种具体舆论的形式和发展,同时也调适不同的个人、群体和社会组织间的相互关系。在民主政治的进程中,它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

  现在各个地方都讲投资环境,投资环境是多方面的考核,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舆论环境。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不仅是民主政治的必须,同时,它也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等方面的建设。如何创造一个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宽松的舆论环境呢?首先,对于政府:“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其次,对于执行部门:“各级决策机关都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建立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证制度,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实行决策的论证制和责任制,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再次,对于人民群众,“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最后,要“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在我们努力为民众创建这样一个民主的舆论环境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三种声音:第一,弱势群体的意见。第二,少数人的意见。第三,不同意见。我们不仅要听每个人的声音,还要听每个人的真实的声音。只要我们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者真正从法的角度认识了不同意见的重要性,又有了保障不同意见发表的具体举措,就一定会形成议论纷纷、畅所欲言那样一种有效的舆论环境。自然,不同意见者的意见也不一定总是正确的。一旦发现不同意见是错误的或不合时宜的,就要收回,就要改正,其他人也需要有允许人家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宽容精神。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