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禁烟研究中的几个问题(3)

辛亥革命网 2011-05-09 00:00 来源:江海学刊 作者:萧致治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反对外国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近代世界禁毒的先驱。1839~1840年间,他在广东收缴外国鸦片237万多斤,这是他一生中最具时代特

  首先,命令外国鸦片贩子缴烟是林则徐主动采取的重大禁烟措施,和要求外商具结连在一起,目的是为永远禁绝鸦片贸易。林则徐于3月10日到达广州,经过7天的调查研究,于18日召集十三行行商,颁发两道命令,责令行商劝说外商“将夷船鸦片尽数缴官”,并出具“甘结”,保证此后再不贩卖鸦片。外商如愿交出鸦片,还可奏报皇帝赏赐。同时表明了自己禁烟决心:“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21】期限3天已过,外商只答应交出鸦片1037箱。林则徐认定与估计应缴之数相差甚远,又探知在广州的最大鸦片贩子颠地阻挠缴烟,乃于3月22日下令缉拿颠地。广州地方当局在执行中比较克制,只不过邀请颠地入城询问,却仍然受到外商阻挠,颠地也拒不接受传唤。反复劝说两天,仍无结果,林则徐才于24日采取强硬措施,断然对停泊黄埔的外国商船先行封舱,停止交易。同日将广州外商居住的商馆派兵包围,禁止他们出入,把商馆买办及雇用人员一概撤走,声明只要交出鸦片就可解禁。这个措施被外商攻击为“拘留”、“软禁”,实际只是限制外商出入,目的在迫使他们交出鸦片,对外商人身并未造成任何伤害。从这个过程看,林则徐采取的是由温和到强硬的措施,希望他们遵从禁令,缴烟具结,就可照旧通商。这些都是林则徐主动采取的措施,所谓陷入“圈套”,纯属无稽之谈。

  其次,义律当初是竭力抵制缴烟的,后来迫不得已才答应缴烟。当林则徐来广州查禁鸦片时,他以为“钦差大臣将立即前往澳门或澳门附近地区,从那个地方开始他们的行动”。因此,他特意从广州前去澳门“决定不顾一切危险和采取激烈,手段抵抗对英国人生命财产的突然侵犯”【22】。3月22日,他接到林则徐在广州采取行动的密报,知道风暴已经转向,立刻照会两广总督,质问:“是否要对他本国驻在这个帝国内的人们和船舰进行战争?”【23】同时对英商发布公告“要求女王陛下臣民,在海上锚地的所有船只立即驶往香港……准备抵抗中国政府方面采取的一切侵犯行动”【24】。23日动身去广州前,他又再次发布通告,要求英商:“立即进行准备,把他们的财产(按指鸦片)搬上‘信任’号、‘奥韦尔’号、‘乔治第四’号或其他泊于黄埔的英国船只,以便运往澳门”【25】。此外又致函英国炮舰“拉尼”号舰长布莱克,请他推迟离开,作好武力抵抗准备。一切布置就绪,义律才乘坐“拉尼”号快艇前往广州。24日下午6时,他一到达商馆,便采取对抗广州当局传唤颠地的措施,把颠地放在身边保护起来,并企图带他潜逃。由于商馆周围防范严密,未能得逞。25日,他又照会两广总督,要求在3天内发给外商离开护照,10天内准许他们带着他们的财产离开。林则徐当天批复:必须“将趸船所贮鸦片刻日缴官,自即准令该国人船请牌来往,断不肯无故阻留”【26】。26日,又再次谕令义律,“遵谕将趸船烟土迅速全缴,不但人船买办一切照常”,而且“不追既往”,各外商均可“作正经买卖”。【27】同一天,还发表一篇《告谕》,从天理、国法、人情、事势四个方面说明鸦片必须速缴。义律眼看商馆被团团围住,私带颠地潜逃又已失败,请发护照也被驳回,意识到事态十分严重“一大群人的生命安全取决于我所作出的决,定。因为如果我一开始便否认我对该问题有控制权,钦差大臣会抓住那个借口,回到他对那些个体商人采取恫吓的措施上来……如果我坚持采取这种抗议的方针,他会延长监督他决定逮捕的那些人,以迫使所有的人屈服。从他所发布告示的语气和一般行为看来,我有充分的理由说会牺牲他们的生命。那些个体商人被迫各自交出所有这些极宝贵的财产而没有赔偿的保证和保护,必定在印度和英国引起商业方面的某种严重震动。它可能使女王政府感到极大的麻烦”【28】。从义律3月30日这封致巴麦尊的自白信中不难看出,义律在到达广州前,一直竭力对抗缴烟,甚至准备诉诸武力。到达广州之初,仍然负隅顽抗。但他很快意识到如果否认自己对鸦片有控制权,任由鸦片商人缴烟,那么这些商人势必继续受到恫吓;如果坚持对抗,“有充分的理由说会牺牲他们的生命”,在权衡各种利害之后,他才被迫答应交出鸦片。事实证明,义律当时的缴烟,决不是有意设置“圈套”,而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最后,从义律向英商发布的缴烟通告,同样表明是迫不得已。3月27日,义律迫于形势,正式禀报钦差大臣,表示“即将本英国人等经手之鸦片悉数清缴,一俟大人派委官宪,立即呈送”。28日再次禀报:“现经远职查明,所呈共有20283箱,恭候明示查收。”【29】这里明白指出,呈缴的是“英国人”的鸦片。林则徐见义律答应缴烟,当天就赏赐牛羊食物。在27日他向英商发布的缴烟通告中,说明缴烟的原因是:“本总监督念及旅居广州的全体外人的自由和生命的安全以及其他重要原因,谨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并代表政府,责令在广州的所有女王陛下的臣民……将他们各自掌管的鸦片即行缴出,以便转交中国政府。”至于“英商财产的证明以及照本通知乐于交出的一切英国人的鸦片的价值,将由女王陛下政府随后规定原则及办法予以决定”【30】。这里强调的主要是外人的自由和生命安全,“迫于实际压力,不得不然”【31】,不存在什么“圈套”!至于答应所缴鸦片价值将由英国政府规定原则和办法解决,仅仅是因为他作为商务监督,没有无偿收缴鸦片的权力,只得含糊其辞。值得指出的是,义律未经英国政府同意,即大言不惭代表英国政府,巴麦尊得知后大为恼怒。

  还要指出,义律事后积极煽动战争,并非那个“圈套”的一部分,而是因为他不甘心失败。我们不能倒果为因,用后来的鸦片战争去反推义律缴烟的动机。因为战争的发动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故此,说义律被迫缴烟是蓄意设置圈套,乃毫无根据的妄说。同样,指责林则徐收缴鸦片是上了义律的圈套,也是没有道理的。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与林则徐禁烟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之后,道光帝惊慌失措,把责任推给林则徐,指责他赴广东查禁鸦片,“办理终无实济,转致别生事端,误国病民,莫此为甚”【32】。将他革职查办。道光帝对林则徐的态度发生根本的转变。如何看待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的关系?有学者认为:“因为他烧毁了英商所有鸦片二万箱,卒至爆发了战争。”【33】也就是说,战争是由林则徐禁烟引起的。反过来说,没有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了。这种观点,只识其表,不知其实,十分肤浅。

  战争是敌对双方矛盾激化到无法用其他手段解决的产物。要正确认识鸦片战争的原因,必须从分析双方的矛盾入手。中英尽管遥隔数万里,但早在17世纪已发生经济联系。特别是到了18世纪,双方关系日益频繁,彼此之间矛盾也日趋激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