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与奠基:孙中山对广州国民政府组建的历史(2)

辛亥革命网 2011-05-19 00:00 来源:学术研究 作者:刘曼容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国共合作的国民革命高潮中,1925年7月中华民国国民政府(亦称广州国民政府)正式成立。虽然孙中山直至临终之时也没有实现建立广州国民政

  第三,五权分立的原则。在处理政府与国家的关系及政府各机关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明确提出了五权分立的原则:“用五权宪法所组织的政府,才是完全政府,才是完全的政府机关。”[8](P351)孙中山要求在宪政时期实行五权分立的原则:“在宪政开始时期,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4](P128)他认为五权分立是最理想的政府结构蓝图,我们“采用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壁,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像这样的政府,才是世界上最完全、最良善的政府。[8](P354)国家有了这样的纯良政府,才可以做到民有、民治、民享的国家。”

  第四,建国程序论的原则。在政权建设与民主政治发展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从军政时期到训政时期再到宪政时期的建国三时期说,主张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有步骤分阶段地进行,必须循序渐进地完善和发展。因此,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强调:国民政府“建设之程序分为三期:一曰军政时期;二曰训政时期;三曰宪政时期。”[4](P127)

  第五,主权在民的原则。在人民与国家、人民与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了主权在民的原则。1912年,孙中山曾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指出:“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9](P220)在国民党“一大”宣言重新解释民权主义时,孙中山再次强调:“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也。”[7](P120)为了实现主权在民的原则,孙中山主张权、能分离,使人民有权,政府有能。他说:“人民要怎么样管理政府,就是实行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政府要怎么样替人民做工夫,就是实行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用人民的四个政权来管理政府的五个治权,那才算是一个完全的民权政治机关。[8](P352)有了这样的政治机关,人民和政府的力量才可以彼此平衡。”为了使人民实际握有这四项政治权力,孙中山提出了国民大会的最好形式。他在《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中提出让国民大会代表国民行使政权:“宪法颁布之后,中央统治权则归于国民大会行使之,即国民大会对于中央政府官员有选举权、有罢免权,对于中央法律有创制权、有复决权。”[4](P129)

  上述五项主要原则,基本奠定了广州国民政府体制的理论基础。后来在国民革命实践中,广州国民政府的体制尽管增添了如委员制等一些新的内容,但基本上仍然是孙中山政权理论原则的体现,例如实行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对国民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国民政府初具“五院”制度的雏形,等等。

  三、进行宣传动员,在全国公开树起了建立广州国民政府的旗帜

  孙中山直至临终之时虽然未能实现亲自建立国民政府的夙愿,但是,他从1924年初开始,也就是在国民党“一大”前后,多次提出了组建国民政府的主张,进行宣传动员,在全国公开树起了建立国民政府的旗帜。

  国民党“一大”前夕,孙中山极力主张建立正式政府,并多次强调组织正式政府实为解决时局的第一问题。1924年1月4日,孙中山在大元帅府召开军政会议,讨论组织正式政府、出兵北伐、财政统一这三项问题。[10]孙中山以解决时局“第一为组织正式政府问题”为中心议题,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成立正式政府的必要性:其一,曹锟贿选政府成立,和平统一的希望破灭,广州应成立正式政府以示公开对立。其二,成立正式政府便于收回广州关余的对外交涉。“因目前政府地位,外交团常视同一地方政府,外交上极受影响。”[10]孙中山的主张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赞同,会议决定将成立的正式政府名称定为“建国政府”,“即交大本营各部长筹备”。[10]会后,孙中山即开始着手制作《建国大纲》。

  国民党“一大”期间,孙中山进一步将正式政府、建国政府的提法明确为国民政府。1月20日,即国民党“一大”开幕的当日,孙中山即在“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的审查时,阐述了组织国民政府的必要性。他强调指出:大元帅府还“没有明明白白与北方脱离关系”,“无政治地位”,被外国公使团视为“地方政府”,因此,“组织国民政府实为目前第一问题”。[11]P13-14)他向大会郑重提出:关于“建设国家,尚有应研究之问题二:一、立即将大元帅政府变为国民党政府;二、先将建国大纲表决后,四出宣传,使人民了解其内容,结合团体,要求政府之实现。”[11](P13-14)会议结果,“组织国民政府之必要案”得以表决通过。

  为了加速国民政府的建立,孙中山极力宣传自己制定的《建国大纲》。“一大”开幕前夕,孙中山曾在大元帅府接见李大钊、张国焘等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十几位代表,将他亲笔拟定的《建国大纲》给大家传阅,征求意见。[12]P315)“一大”会议期间,孙中山曾一度想撤回“一大”宣言草案,改为用《建国大纲》代替宣言提请大会通过。1月23日,孙中山特地约见鲍罗廷征求意见,经鲍罗廷对他进行长时间的说服工作后,才放弃了这一打算。[13](P70-74)国民党“一大”闭幕后不久,孙中山又于2月22日将《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定稿,并在《广州民国日报》上公开发表。[14]此后接连几日,《申报》、上海《民国日报》等其他报刊亦予以登载。[15]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