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首义三题

辛亥革命网 2011-06-09 00:00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作者:金冲及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文学社和共进会在武昌首义中都立下巨大的历史功勋。在两个组织中都有一些人在革命中表现得很好,也都有一些人有过这样那样的过失。 ,武昌
 

  一、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关系

  武昌首义的发动者是文学社和共进会。

  这两个团体,从根本上说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以推翻清朝政府、在中国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作为自己的目标;都在湖北新军中进行比较深入的宣传和组织工作;都受到同盟会的深刻影响,共进会的领导成员原来几乎都是同盟会的会员,文学社的主要领导人蒋翊武、刘复基也曾参加过同盟会《章裕昆:《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第10、11页。》。它们的成员有一部分是交叉的,既是文学社社员,又是共进会会员,如蔡济民等便是。

  但它们也有明显的不同特点:

  第一,文学社在湖北新军中活动的历史很久。它的前身是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从1908年起便相继在新军中默默地坚持秘密的革命活动。它的活动重点始终在新军中。共进会本部是在日本东京成立的。1909年,孙武回国开始在湖北活动。他们最初在学堂、会党和新军中都发展力量,重点是想依靠会党起义。后来从挫折中接受教训,把重点转移到新军方面。

  第二,文学社的领导成员大多是贫苦知识分子出身的新军士兵。共进会的领导成员大多是归国的留日学生。这种不同的社会地位和经历,使他们之间难免存在一些隔阂,在酝酿合作时就明显地表现出来。

  第三,这两个组织的成员虽然都几乎遍及湖北新军各部,但在军队中的主要据点各有侧重。从军队同盟会、群治学社、振武学社到文学社初期,都是以第四十一标为活动基地的,接着发展到第四十二标,这两个标都属于陆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共进会把活动重点转向新军后,得到同盟会资助,由邓玉麟在黄土坡开设同兴酒楼,作为联络新军的场所。黄土坡位于炮兵第八标和工程第八营驻地之间,“为军队出入必经之小街”,新军士兵过饮时“酒酣耳热之际,邓君微示其意,咸慷慨激昂”,“由此加盟者日多”《居正:《辛亥札记》,《辛亥革命在湖北史料选辑》,第114页。》。因此,共进会的力量在工程第八营和炮兵第八标中最强,它们都属于陆军第八镇。

  第四,文学社长期埋头在湖北新军内部工作,对外联系很少。“因为文学社鉴于日知会失败,由学界无赖分子贪赏告密所致,所以他们的组织专争取同伍之人,埋头苦干,意欲将新军中除满人与官兵外,全体运动成熟,一举而拔赵易汉,所谓‘抬营主义’,是不欢喜与外界周旋的。”《杨玉如:《辛亥革命先著记》、第39页。》尽管它受同盟会很大影响,却没有和同盟会本部发生什么联系。它的经费,沿袭群治学社、振武学社的传统,靠社员每月捐献本人薪饷的十分之一,自然不会宽裕。共进会本部在日本成立,它的领导成员原来大多是同盟会会员,所以和同盟会关系密切。1911年2月,黄兴策划广州“三·二九”起义时,写信给共进会的居正:“望兄在武汉主持,结合新军,速起响应。”《黄兴:《致居正书》,《黄兴集》第34页。》同月,谭人凤奉黄兴之命到武汉,给了居正、孙武活动经费800元。《谭人凤:《石叟牌词》,《谭人凤集》等364页。》刘公也资助了共进会活动经费5000元。在这方面,它比文学社的条件要有利些。

  它们之间还有些其他不同,如文学社重要人物很多是湖南人,如蒋翊武、刘复基、杨王鹏、章裕昆、何海鸣等;共进会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是湖北人。由于两湖关系密切,这种差别不算特别重要。

  文学社和共进会之间存在的差别,有正面的效应,也有负面的效应。从积极方面说,正好起互补的作用;从消极方面说,又难免存在一些隔阂和磨擦,使湖北的革命力量难以完全精诚团结地统一行动。

  在双方联合过程中,这种相互的不信任感就曾明显地表现出来。由于彼此的革命目标是相同的,武装起义的行动又迫在眉睫,在刘复基、邓玉麟等推动下,终于实现了联合。但由谁来担任总的领导人仍难确定。最后只能推蒋翊武为军事总指挥,专管军事;孙武为军政部长,专管军事行政;刘公为总理,专管民政。“关于全体重大事件,由三人集合大家共同商决处理”,“这样划分,职权极不明确,究竟谁指挥谁,也未加以规定。不过当时只有这样划分,才能使三人的矛盾暂时得到统一,事实上三人从此形成了各不相下的恶劣局面。所以武昌首义成功以后,三人明争暗斗,矛盾逐渐发展,才被立宪党人钻了空子,为黎元洪造了机会。”《李春萱:《辛亥首义纪事本末》,《辛亥首义回忆录》,第二辑,第127页。》。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