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丘逢甲的历史贡献(3)

辛亥革命网 2013-06-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邱兴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修缮重光庆典活动来临之际,在纪念丘逢甲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撰写此文,结合上杭的实际情况,以求世

  二、丘逢甲积极推动闽粤赣客家地区的新学教育发展,为民主革命奠定了思想人才基础

  1、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传习所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广泛发动岭东(广东东部的潮汕、梅州地区)创办新学的热潮中,丘逢甲积极联络祖居地上杭的宗亲丘复(荷公)举人等,利用上杭县城区的丘氏总祠为校址,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福建省第一所民立师范学校,独树一帜,“启文化教育之先声”,其经费由丘广文、济宽担任,用费千余金,商人丘卓梁襄助百余金,招收学员六十余人,定期六月毕业,全部教员都是丘逢甲从广东派来,开设国文、算学、格致(物理)、化学、生理卫生、兵式体操、史地、格物、植物、外语(如日语、英语)等新课程,介绍西方科学技术,要求学生“博学”、“心明”,“来学生徒,以志趣远大者为上,如性情浮滑、立心卑贱者,概不收纳。入堂后如有不遵教规,酗酒,嗜烟,告诫不听者,即行辞退”。为上杭及周边地区培养了许多新式的师资力量,当时,福建省视学饶汉祥称赞说“启文化教育之先声。”受此直接影响,在城举人陈奎、拔贡雷熙春、举人袁楷于百获堂也仿效设立师范传习所(官办,经费由琴岗小学堂拨助),“嗣后城乡兴学日臻发达。”

  为纪念丘逢甲的历史贡献,弘扬丘逢甲爱国主义精神,2005年10月18日在祖居地上杭举办“丘逢甲在丘氏总祠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丘逢甲嫡侄孙女、台湾知名作家丘秀芷率领丘逢甲亲属代表团参会。2006年,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被列为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点。2011年3月,上杭县人民政府批准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列为第九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月22日,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列为上杭瓦子街第二期改造工程的重点项目,按文物保护要求开始重修;2012年11月8日,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丘氏总祠)重修竣工庆典活动将隆重举行。

  2、丘逢甲推动上杭新学教育发展

  丘逢甲在广东潮嘉地区(潮州汕头梅州)兴学育才成绩卓著,声名远播,还着力将这个成果普及到闽西上杭武平和赣南会昌寻乌等地,在闽粤赣边区兴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间办学的热潮,方兴未艾。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丘逢甲派族人在祖居地来苏里黄坑村(今下都乡璜溪村)创办上杭县第一所新式小学——崇德学堂,被众推为名誉堂长(校长),为学堂题词“崇山大河开拓学界,德行道义蔚为国华”,教员均从广东派来。

  在丘逢甲以“族学”模式推动兴办新式学校教育的积极影响下,上杭各个姓氏有识之士积极响应,出现了大办新学的热潮,来苏里中都忠实学堂、忠恕学堂,胜运里东溪(庐丰)立本学堂,在城琴冈小学堂、中街崇正小学堂,胜运里安乡务本小学堂,来苏里豪康学堂和敦睦学堂、峰市双峰学堂等一大批新式学校陆续开办,也影响邻近的武平、永定、连城、长汀、龙岩等县,促成了闽粤赣边区新式学校如雨后春笋,纷纷创办,至民国初年,上杭城乡各村基本上都办起了新式小学堂或中学堂,惠及邻县,闽粤赣边区民间办学蔚然成风,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客观上为之后到来的中国革命高潮促进了进步思想的传播,预备了社会舆论,积蓄了新生力量,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闽粤赣边区成为红军中央根据地的群众思想文化基础。上杭丘氏子弟也有许多人到广东镇平、梅县、潮州、广州等地求学,在他们的影响下,众多上杭籍的先进青年纷纷投身到民主革命的洪流中(1949年前,上杭籍青年学生到台湾的就有1800多人),成长为政界军界商界领袖精英,将军、学者专家、仁人志士、实业家不乏其人。丘逢甲的这一伟大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3、丘逢甲的众多学生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骨干力量

  经由丘逢甲直接教导和影响的学生,有许多成长为济民救国、民主强国的时代精英,人才辈出,丰功伟绩,标榜史册。如: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姜绍祖、丘国霖、徐骧、吴汤兴等。

  1895-1912年,孙中山及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得力助手中,有许多是丘逢甲的得意门生,如:中山大学校长邹鲁,革命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参与组建同盟会谢逸桥、谢良牧(组建同盟会,临时大总统府政务厅厅长)、何天炯、何天瀚、刘维焘,台湾抗日烈士罗福星,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修明,辛亥革命北伐军师长林震,虎门要塞司令饶景华、广东省长陈炯明,中央执行委员黄士龙、黄慕松,革命军师长邓铿,广东省政府主席林云陔,广州新军起义组织者赵声、倪映典,民国日报总编辑、国民党宣传部长叶楚伧,同盟会广东会长、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高奇峰,中华新报社长梁千仞,中央监察委员李次温,广东省咨议局书记长古应芬,同盟会骨干朱执信、温翀远、胡汉民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