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认识丘逢甲的历史贡献

辛亥革命网 2013-06-1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邱兴旺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在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修缮重光庆典活动来临之际,在纪念丘逢甲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撰写此文,结合上杭的实际情况,以求世
 

崇山大河开拓学界 德行道义蔚为国华

——再认识丘逢甲的历史贡献

邱兴旺

  近十几年来,随着广东蕉岭丘逢甲故居及相关文物资源列为县级、省级、国家级文物保护,特别是2004年3月,在北京“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引用丘逢甲诗作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深刻分析两岸关系,表达深厚的爱国情怀,之后,引发了海内外研究丘逢甲的热潮。上杭作为丘逢甲的祖居地,也备受关注。鉴于说法多多,在丘逢甲创办上杭师范传习所旧址修缮重光庆典活动来临之际,在纪念丘逢甲逝世一百周年的日子里,撰写此文,结合上杭的实际情况,以求世人客观公正地再认识丘逢甲的丰功伟绩。

  一、丘逢甲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爱国诗人、民主革命活动家

  丘逢甲(1864-1912),又名仓海,字仙根,家名秉渊,号蛰仙、仲阏,诗文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抗日保台的民族英雄、卓越的教育家、著名的爱国诗人、民主革命活动家,他抗日保台的事迹,教育救国强国的活动,有赞助康梁变法维新进而支持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的生平事功,成为深受海内外人士推崇敬仰的历史人物。丘逢甲回大陆后一直念念不忘故土台湾,谋求祖国统一,替儿子丘琮命字为“丘念台”,他在临终弥留之际,嘱咐家人:“葬须南向,吾不忘台湾也!”情真意切,悲壮感人。他崇高的爱国情操言行,为民族和国家培养元气,对一百多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国人民为谋求独立、统一、富强进行伟大斗争。

  “君(丘逢甲)丘姓,先世由上杭迁镇平(广东蕉岭);逮君曾祖(仕俊公)始迁台湾(苗栗县铜锣湾)。”至今已衍发九代,裔孙众多,是福建上杭来苏里黄坑(今下都乡璜溪村)丘氏六十郎公第21世裔孙,即丘氏惟禄公第25世、继龙公第26世、三五郎公第28世、穆公第98世裔孙。姜太公【丘氏太始祖】→丘穆公【丘氏开姓始祖】→…→1世丘三五郎【穆公第71世,上杭丘氏太始祖】→2世伯七郎→3世继龙【八郎】→4世惟禄【廿七郎】→5世叁伍郎→6世四三郎→7世六七郎→8世六十郎【穆公第78世,由福建上杭来苏里黄坑迁广东镇平员子山】→9世文兴【穆公第79世】→10世应隆→11世荣仁→12世均庆→13世希进→14世杰→15世惟秀 →16世玭 →17世孔会→18世巡 →19世汝升 →20世纯义→21世及近→22世永梁 →23世德凤→24世友万→25世仕俊【穆公第95世,由广东镇平迁台湾彰化开基】→26世学祥 →27世龙章【1895年台湾抗日战争失败,挥泪内渡回到广东镇平员子山定居】→28世逢甲【穆公第98世】→29世念台【1948年迁回台湾】→……

  6岁:志趣高远,聪慧灵敏,勤奋好学,能作诗词。

  14岁:参加台湾“童子试”获第一名秀才,主考官丁日昌奖励“东宁才子”石印一方。

  25岁:到福州考取举人。

  26岁:赴京应考,喜获三甲进士,并被钦点为工部主事虞衡司四品京堂。但他无心仕途,旋即告假回台湾从事教育,到30岁均在台湾主要知名书院讲学,宣传先进思想培育人才,参与采编《台湾通史》。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