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泰戈尔访华九十周年(6)
辛亥革命网 2014-12-05 11:17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试注】:
① “甲子”。此即1924年2月5日起至1925年1月23日止的“那个阴历年”。
②“太戈尔”。即“泰戈尔(1861—1941)”,见[图1]。
③“甘地”。这里指“莫·卡·甘地(1869—1948)”,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在印度被尊为“圣雄”。详见[图5]。
[图5] 《辞海(第六版)》词目“甘地”之“①莫·卡·甘地(1869—1948)”。
④“风雨西来”。“风雨”,此指“欧风美雨”。“风雨西来”,比喻欧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西方传到东方,传到中国、印度。国人关于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一直讨论辨析了一百多年,仍未有穷期。
或许,“正反辩方”都会问:一百多年来,“欧风美雨”究竟给了我们哪些东西呢?
当代经济学家温铁军说:“戊戌维新之后,中国已在教育、军事乃至政治体制上采取西制。……后来我们知道,引进西制及人才没能救活被内外战争搞得财政崩溃、地方弄权的清王朝。”他继而指出,1929年—1933年西方大危机所导致的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就已经埋下了国民党失败的种子:“民国先亡于无储备之西制财政金融崩溃,后亡于无军饷之西制军事失败。天可怜见的,西制也没能救民国。”进一步,温铁军认为,“中国至今仍是不得不承担西方国家转嫁过来的制度成本的后发国家。如果没有另辟蹊径的创新能力,则难逃玉石俱毁之宿命。” 他的结论是:“告别百年西制崇拜。”(温铁军《告别百年西制崇拜》)
张西平认为:“尽管对温铁军的观点也有争论,但一些人没有看到,他并不是否认百年来向西方的学习,而是以一个经济学家的视角,从长时段的百年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说明今天的世界经济仍在西制之中。在这样的体制中的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对待这个400年来已经统治全球的西方制度,如何超越这个制度的不足,中国的发展的真正困局在此。”(《东方的希望》)
我以为,以上几位专家关于“西制”的看法,即使不是完全正确的,至少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去严肃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