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北伐 武昌城下——纪念国共并肩北伐八十八周年(2)
辛亥革命网 2016-01-18 16:01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余品绶 查看:
八十八年前,国共两党,大智大勇有担当,并肩携手,血战湘鄂,攻克武昌,成就了国民革命前所未有的辉煌。
从9月3日起,北伐军多次攻城,惜均未得手。5日,叶挺的独立团官兵潜至城脚下,架设云梯,奋勇登城,城上弹如雨下,登梯官兵或中枪弹、或梯倒坠地,全部壮烈牺牲,表现了革命军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后又设法在城墙根基挖掘坑洞,拟填塞炸药,炸开城墙,惜又未成功。
北伐军于是调整部署,由第四军担任围攻武昌的任务,第八军进攻汉阳。在猛烈的攻势之下,汉阳守军刘佐龙部倒戈投向革命军,9月7日,北伐军占领了汉阳、汉口,吴佩孚逃往河南。
攻守双方一直僵持到10月,刘玉春试图突围,被我第八军拦截,无法得逞。守军心里很清楚,突围既不成,死守必受死。城里军心、民心的忍耐程度已达于极限。刘贼的投降,已成定局。
10月8日,刘玉春被迫与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唐生智订立了接受收编的“七条协定”。次日,城里的河南第三师又与唐生智订立了“开城条约”。
终于,赶在了10月10日“双十节”这天,河南第三师打开保安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入城,万余名守军官兵全部缴械投降,北伐军收获火炮18门、枪支近万条。
遗憾的是,吴佩孚早已逃往河南,没被逮住。
关于武昌城门开启的时间和细节,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一师参谋长的万耀煌先生在其《口述自传》中是这样说的:“十月十日,武昌城被围了四十天,终于由第三师的团长贺对庭的内应下,在十月九日夜开保安们和中和门迎革命军入城,第三师全部则由其师长吴俊卿率领出城前往预先指定之造纸厂。进城活动拉线的人是聂世馨和朱明善,他们都是武昌城内人,和贺团长都是保定同学,过去也是同事,他们是随商会代表出入城门之际,混入武昌城的。”
不论细节如何,“鄂渚获重光,豫亿双十节。”北伐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战——武昌之战,就这样以北伐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了。
胜利是惨烈的,是无数烈士的鲜血换取的;胜利是伟大的,它开启了历史的新篇章。
胜利也是光荣的,国共兄弟两党都以此为荣。两党在通往胜利的道路上并肩作战,生死与共,所以他们都有理由以此为荣,都有理由为之骄傲。
十多年后,当兄弟两党再次并肩携手,抵御外敌的时候,当共产党为自己的一支军队寻找血脉源头、谱写军歌的时候,共产党人的心中,深念不忘的,就是“攻克武昌”这场伟大的战斗!
听一听吧,雄壮的《新四军军歌》,开首就是——“光荣北伐 武昌城下”!
新四军军歌
叶挺等将领集体创作 陈毅执笔
光荣北伐 武昌城下
血染着 我们的姓名
孤军奋斗 罗霄山上
继承了 先烈的殊勋
千百次抗争 风雪饥寒
千万里转战 穷山野营
获得丰富的战争经验
锻炼艰苦的牺牲精神
为了 社会幸福
为了 民族生存
一贯坚持 我们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