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孙中山的悼念——三十年前历史的一页(3)
辛亥革命网 2010-07-24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维仁 查看:
三月二十四日开吊。至月底,前往致祭的签名来宾达七十四万六千八百多人,机关团体一千二百三十四处。
四月二日是孙中山出殡的日子。灵柩暂时安放在西山碧云寺。这一天,整队参加送灵到西直门的群众就达三十万人;由西直门步送到西山的也不下两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各大、中学校的学生、工人和士兵。
孙中山的逝世也引起了国际工人阶级深切的悼念。孙中山逝世的当天,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当即陪同鲍罗廷和使馆人员亲往铁狮子胡同吊唁。三月十三日,第三国际和联共(布)中央都来电吊唁。联共(布)中央的唁电由斯大林亲自签署,唁电中说: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深信孙逸仙之伟业绝不随孙逸仙而俱逝,孙逸仙之主义将永存于中国工农心中而为中国国民之仇敌所恐怖。”
苏联人民对孙中山之死集会哀悼。“北京晨报”摘录塔斯社消息说:
“莫斯科市民自接孙文逝世消息后,即聚众演讲,详细介绍孙一生之活动及中国情况。莫斯科各报前张全为孙氏逝世消息所占。俄共中央命 令全国各支部向工人农民广为传布,解释孙文之重要地位及中国现状。”
苏联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寄与无限的关怀。他们对于中国人民在自己的解放运动中所遭受的任何一点损失,都像是自己的损失一样。三十年来,中苏两国人民的友谊已随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成为牢不可破的了。
孙中山在临终时“致苏联遗书”中说:“当此与你们诀别之际,我愿表示我热烈的希望,希望不久即将破晓,斯时苏联以良友及盟国而欢迎强盛独立之中国,两国在争世界被压迫民族自由之大战中,携手并进以取得胜利。”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三十年前,孙中山在这封有名的遗书中所表示出来的光辉理想,已经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斗争中彻底地实现了。新中国不仅破晓,而且已经放射出灿烂的光辉;不仅强盛独立,而且将永存于世界。中苏两国的兄弟同盟是全世界人类进步事业的坚强捍卫者。所以,在今天,孙中山逝世后的三十年,我们重新回忆一下这段历史,就更加增强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