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孙中山的悼念——三十年前历史的一页(2)

辛亥革命网 2010-07-24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维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重新回忆孙中山逝世的这段历史,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人民对孙中山的悼念——三十年前历史的一页,

       一向反对孙中山的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者们,唯恐人民将因孙中山的逝世而把悲痛化为革命的力量,就极力企图阻遏因哀悼孙中山而形成的政治性的群众运动。据“向导”揭露,当时段祺瑞暗暗资助和唆使各地军阀破坏革命,在报纸上不断造谣,打算趁孙中山逝世的时候,大规模捕杀革命者。但是当时群众情绪非常激愤,南方的革命势力迅速发展起来。这样,北洋军阀政府一方面封禁了北京的民国日报,以扼杀舆论;另一方面也假意为孙中山举哀,借机曲解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并与帝国主义互相唱和,诬蔑孙中山,企图降低孙中山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例如当时上海的“字林西报”在一篇社论中说:

        “孙逸仙……只能破坏,唯一的所谓建设计划——‘建国计划’及‘中国之国际发展’—— 亦成了可笑的计划而已。”

       这就是帝国主义报纸对孙中山的公开诬蔑。当时被反动势力控制的中国少数报纸也随声附和。当时上海“时事新报”说:“孙中山先生的精神早已死去,如今之死不过是形骸而已。”

       但是,孙中山是永远活在革命的中国人民心中的。在北京,当孙中山逝世的消息传出后,全市人民极为悲痛。“北京晨报”报道:“昨晨(指十二日)闻耗至行辕吊问者,络绎不绝;铁狮子胡同交通,几为断绝。”“至十四日行辕所陈之花圈不下五百余个。”上海市的工人、学生和广大市民从十二日得知孙中山逝世的消息,群情愤激,纷纷组织追悼大会,并夜以继日地结队前往孙宅悼唁。

       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军阀官僚们原以为各地群众自发的悼念活动是不会持久的。但是,当时在北京和各地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内真正赞成孙中山主张的人,都积极参与组织各地群众的追悼活动,如在北京的李大钊、林祖涵,在上海的邓中夏、恽代英等同志都是积极的组织者。

       中国共产党充分地估计到:由于孙中山的逝世,北洋军阀必然要加紧进行其分裂国民党和破坏国共合作的阴谋活动,来达到他们彻底破坏革命的罪恶目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中央在三月十五日吊唁孙中山的电文中,特别向国民党提出忠告:

      “……内部的统一是中山死后防御敌人进攻的必要保证;然而这种统一必须不是违背中山主义或修改中山主义的统一,而是真正建立在中山革命主义之上的统一;必须这样的统一才是真正的统一,也必须这样的统一才是防御敌人进攻的真正担保和完成中山志愿的真正前提。”

       同时,中共中央还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孙中山之死告中国民众”书(见“向导”第一○七期)。告民众书指出了当时国内局势潜伏着的严重危险,号召人民起来坚持斗争,以打破反革命势力的进攻。告民众书写道:

        “全中国的民众呵!为中国民族自由而战的孙中山先生死了,我们急须以猛烈的行动告诉全世界帝国主义者及其工具——中国军阀:全中国 为自由而战的民众是不死的呵!”

       党的号召反映了全国人民的要求,追悼孙中山的活动猛烈地在全国扩展起来了。据当时资料所载:“在此一月之中,各省都市,以及边远特别区,无一不有民众自动举哀,自动开会追悼;参加追悼会之人数,自数十百以至十数万,几可视各地人民之多寡而定其人数之多寡……开会之际,均有激烈之示威运动”。(总理事略三一八页)

       孙中山的葬仪在中央公园(就是现在的中山公园)举行,灵堂设在社稷坛大殿(就是现在的中山堂)内。三月十九日,灵柩由协和医院移往灵堂,那天在协和医院一带迎灵的群众有十多万人。“北京晨报”描写当时的景况说:“是日东单三条胡同交通已断绝,王府井南头亦磨肩毂击,过者只得弃车而行。”从王府井、东长安街直到灵堂,两旁都是各界迎灵的队伍。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