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对孙中山的悼念——三十年前历史的一页

辛亥革命网 2010-07-24 00: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维仁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重新回忆孙中山逝世的这段历史,增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 ,人民对孙中山的悼念——三十年前历史的一页,

 

       三十年前的今天,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三十分,中国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活动家孙中山的心脏停止跳动了。当六十岁的孙中山先生离开我们的时候,古老的中国正是烽烟遍地,四分五裂,到处响着军阀混战的枪声,大地在动荡,祖国在危难中。

       孙中山是在北京逝世的。他在辛亥革命以后,到过北京两次。两次北上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一九一二年他上了袁世凯的当,第一次北上,向军阀势力去寻找力量,结果是革命被断送;一九二四年第二次北上,他已经从多次痛苦的失败经验中吸取了教训,主张召开国民会议,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在华势力。他知道当时的军阀段祺瑞、张作霖邀请他北上是有阴谋的,这就是企图软化他,以便瓦解南方的革命势力。当时的国民党右派也纷纷活动,企图使孙中山这次北上的目的再一次归于失败。可是,孙中山对于这些已是有所警惕了。他在路过上海的时候,说道:

        “我这次往北方去,所主张的办法,一定和他们(指段祺瑞、张作霖等军阀)的利益相冲突,大家可以预料我很有危险;但是我为救全国同胞,求和平统一,开国民会议而去冒这种危险,大家做国民的人便应该做我的后盾。”

       事实也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段祺瑞政府是不会赞同孙中山的主张的。两方面对“国是”主张的矛盾,虽然因为孙中山到京后一病不起,没有十分激化,但只要从几件不愉快的事情上就不难看出双方针锋相对的情况。一九二四年十二月四日,孙中山由广州、上海绕道日本到达天津的时候,肝病已发,在天津请医生诊治,休息了十多天。直到十二月十八日,段祺瑞才派了两个代表到天津来促他进京。段的代表到病榻前把段政府的“谋国”情形报告给孙中山。他们说什么要“尊重条约,外崇国信”;孙中山大为震怒,厉声说道:“我在外主张废除不平等条约,北京政府据何理由偏欲尊重?”十二月三十一日,孙中山到了北京,北京市民前往欢迎的以十万人计。但是,就在这个时候,段祺瑞正组织所谓“善后会议”,并企图把孙中山拉进去。参加这个善后会议的不是军阀就是官僚政客,甚至以帝制派中的复辟分子赵尔巽为会长。孙中山知道了这种情形非常气愤,断然决定不参加这种组织。

       正在政治形势十分紧急的日子,孙中山的肝病转剧。一九二五年一月二十六日孙中山进协和医院施行手术,医生发现病人全肝坚硬如木,病状确定是肝癌,无法治疗。二月十八日,孙中山由协和迁回铁狮子胡同寓所,请中医继续治疗,结果仍然无效。到三月十一日午后,孙中山自知病已无救,便亲手签署了遗嘱和致苏联遗书。这一封致苏联遗书,在中苏人民友谊发展史上是永不磨灭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