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4)
辛亥革命网 2010-11-09 00:00 来源:观察与思考网站 作者:范方镇 查看:
四、重评民生史观
在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上,孙中山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也不同。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孙中山认为阶级斗争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生产力低下的社会中,一部分人不能生存,才发生阶级斗争,所以人类求生存是“因”,阶级斗争是“果”,他认为马克思是“倒因为果”,颠倒了因果关系。孙中山认为人类求生存,也就是民生问题,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他说:“因为人类要有不间断的生存,所以社会才有不间断的发展”。孙中山这种以民生为推动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被称为“民生史观”,长期以来,民生史观被认定为唯心史观,因而加以否定。
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把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看作是个别人的意志决定的,即所谓意识决定论,例如把帝王将相个别英雄人物的意志看作是决定封建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这是典型的唯心史观。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不是个别人的意志决定的,恩格斯说,研究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的时候,所应注意的,与其说是个别杰出人物的动机,不如说是推动整个阶级、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机。显然,孙中山的民生史观之所以被看作是唯心史观,就是因为许多人把“人类求生存”看成是人的意识,这样,民生史观就被看作是人的意志决定社会发展的唯心史观。
“人类求生存”究竟是不是人的意识?是不是人类的主观意志?其实,求生存并不是人的意识,而是客观存在的人的本能,这种本能不仅存在于人类,而且存在于整个自然界,所有的动物(甚至包括植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而动植物是没有意识的。“生”和“死”本来都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把求生存看成是人的意识,正如同把人类的死亡也看成是人的意志,不言而喻,这是荒谬的。
新中国建立后,曾长期坚持以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一场接一场的阶级斗争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究竟是推动了社会的前进还是阻滞了社会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作出了公正的结论。
阶级斗争不是我国现阶段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这已经没有人反对了。而孙中山的人类求生存为动力的民生史观又被视作唯心史观,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动力呢?近几年来有些人提出了一种新“见解”,认为“改革”是推动我国目前社会发展的动力。按他们的逻辑,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其实,只需要提一个问题就足以难倒他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试问:在香港这样的社会中,什么才是推动香港社会发展的动力?台湾如果和平统一了,试问难道要在台湾搞阶级斗争吗?要在台湾搞改革吗?还可以再提出一个问题:在没有阶级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那时既没有阶级斗争,也没有改革,试问那时的社会发展动力又是什么呢?
实际上,孙中山所提出的人类求生存这个社会发展的动力,是非常容易理解也非常清楚明白的。简单地说,社会之所以要生产,要发展,就是因为要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换言之,假如人类没有求生存的本能,社会根本就没有发展的必要!
孙中山所说的人类求生存,并不只局限于人类要吃饭,而是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人类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正因为人类对物质文化生活有着不断的日益提高的追求,所以社会才需要不断发展来满足人类的这种需求。正是这种自发的,对更高层次生活需求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才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的这种追求实际生活中表现为追求享受,因而,对于追求享受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抑制、批判?就可以说是促进社会发展还是抑制社会发展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前,把一切追求享受的要求都视作资产阶级思想来批判,这实际上是在实行一种抑制消费的政策。消费是什么?孙中山说:“消费是什么问题呢?就是解决众人的生存问题,也就是民生问题。”可以说,是鼓励消费还是抑制消费,是关系到促进生产、促进社会发展还是抑制生产、抑制社会发展的问题。改革开放前几十年之所以经济搞不上去,这不能不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消费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现在人们普遍认识到,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这正是孙中山以上观点的正确体现。
可能有人又会提出:追求享受是人的主观意识。这就又回到意识决定社会发展的唯心史观上去了。其实,追求享受也是人的本能而并非人的主观意识。实际上,不仅人类有这种本能,动物同样也有这种本能。试把一种美味的食物和一种很差的食物放在猫狗面前,它们肯定会选择美味的食物而摒弃较差的食物,这就是追求享受在动物身上的体现。
孙中山以人类求生存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观点,不仅适用于无阶级的社会,也适用于阶级社会,可见这一提法是科学的。
五、关于剩余价值
孙中山与马克思在剩余价值的问题上,看法也不同。
马克思主义认为,剩余价值是工人创造的,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是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