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潮——吕逢樵光复处州府(连载1)(3)
辛亥革命网 2011-04-2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朱文风 查看:
逢樵近年时常跑绍兴、杭州、上海,忙于生意上的事,对各村迎的是什么“案”,没有发松清楚。发松告诉他,应庄村迎的是“西游记”,唐僧师徒三位不用说,七十二个精怪全出齐!黄坑村的莲花班,还有雅湖村的“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都还没有迎来。等到这些“案”全都汇集到赤岩山上,那才真好看呢!逢樵听罢,想的却不光是今天所迎的会案好看不好看了,他到底跑过城市,见过洋场。他想,在城市里,那些洋人洋马横行霸道,的确不可一世。可是在广大的农村,在这些田夫野老中间,竟蕴藏着如此一股团结、昂扬的伟力!望着远处那“迎案”队伍里,一面面高高擎起的蜈蚣长旗,望着长旗上写的“崇尚武术,以振国威”的字幅,逢樵感到心底有一股暗暗的激流在涌动。但这涌动的究竟是什么,他又似乎说不清楚。
两人一路看“迎案”队伍,一路说着闲话,不觉已经过了溪圩村,来到赤岩山脚下。这赤岩山,岩石殷红如血,是括苍山脉的一座名山,坐落在壶镇垟的西边。碧波荡漾的好溪水,从括苍深处的大盆山喷涌而出,曲折蜿蜒从壶镇垟中央流过。它穿过烟灶稠密的壶镇,绕过南顿、溪圩几个村庄,来到这赤岩山脚,被赤岩山殷红的陡壁一撞,似乎注入一股血浆,变得激昂而放荡,像一条苍龙,腾跃着,投入茫茫的群山之中。赤岩山紧临好溪一边,古木阴森森的,一股神秘气氛,一般人不敢只身前往。靠北一边,山势平缓,是片片松林,茵茵草坪。顺着那整齐的步步台阶,有一条大路,从山脚的草坪,一直通到山顶的三将军殿。
逢樵与发松两人,沿着石阶,拾级而上。一路上,游人香客熙熙攘攘,碰头碰脑。透过稀疏的松林,远远可以望见三将军殿前人影幢幢,香烟缭绕。等逢樵他们走到,许多人早已经认了亲爷,朝拜结束,款款而去了。
逢樵热得汗水涔涔,拿出一柄纸扇,不住地摇动。一边东走西瞧,看看自己亲爷的尊容,白面长髯,状如刘备,庄严肃穆。再看两个叔爷,一个红脸的姓葛,状如关公,一个黑脸的姓周,全都端然不动,昂首平视,在人们点燃的飘缈香烟之中,似乎正在缅怀自己光荣的过去,不朽的战绩。忽然,一阵山风从好溪边吹拂过来,将军殿内旗旛飘曳,纸灰飞扬,恍惚间,逢樵觉得三位将军从殿内站起,走出殿堂,迎着战马的嘶鸣,呼地跨上鞍座,横枪跃马驰骋而去。逢樵兀立着,感到悚然。这时,发松已经端出鸡鸭,摆上杯盘,点燃清香。整座殿内,青烟升腾,瑞气氤氲。迷蒙中,逢樵仿佛跟着亲爷的战马,追了出去。他奔跑着,挥着手呼喊:“亲爷,等一下,带我去……”亲爷果然回转战马,驰到逢樵身边,一把将他拎上骏马,接着就飞腾起来。飞过万水千山,飞过绍兴府,飞过钱塘江,飞过上海滩。忽然,亲爷不见了,身下的坐骑也没有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支浩浩荡荡的革命军,人头攒动处,那领头的,竟是瘦骨嶙嶙的青年邹容。马路深处,是一座阴森森的监狱,铁栅栏内,凝然不动地端坐着一位老者。啊,那不是为出版《革命军》一书,镇定自若,义无反顾,终致坐牢的章太炎先生吗?逢樵正想寻找自己的坐骑,一抖疆绳冲上前,打开牢门,将老先生驮出来,可是那匹奔驰如飞的骏马呢?逢樵忍不住了,他怒喊:“我的战马呢……”
一声怒喝,把一旁的发松惊呆了。他忙问逢樵:“什么战马?唐良,你怎么啦?”逢樵没听清谁问,仍然怒目圆睁地呼叫:“我的战马呢?谁偷了我的战马?”发松一见,吓得抱住逢樵的身子直晃:“唐良,你别中邪了,你醒一醒!”这一晃一叫,逢樵才悠悠然觉得,自己从千里之遥,忽然又回到这风光俊美的赤岩山来。见逢樵清醒过来,发松又问他:“唐良,看你神思恍惚,是不是中了暑?或是身子不舒服?”逢樵眨动着亮闪闪的丹凤眼,兴味盎然地回答说:“我刚才跟随着亲爷,去征战了一番!”发松问:“真的?”逢樵微微一笑说:“还有假的?你没听见阵阵呐喊?你没听见锣紧鼓急?”发松侧耳一听,山脚下果然传来急骤的锣鼓声,中间还夹杂着一阵阵打“莲花”的呼叫。这打“莲花”的呼叫声,为的是什么呢?
(未完待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