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香港澳门的不解之缘(7)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孙重贵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回眸辛亥,旋律激荡,百年变迁,中华崛起。当此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香港各界隆重举办纪念活动,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伟大历

  1920年11月、1923年2月、1924年11月,孙中山先生曾三次访港,留下了他在香港的最后身影。

  1924年11月14日是他最后访港的日子。上午7时,孙中山、夫人宋庆龄及其随行人员乘坐永丰舰驶入维多利亚港海面,转登日本邮船"春阳丸"。在恭候船上的香港商、工、学界代表数百人的欢呼声中,接见了各界社会团体的代表,并接受了他们敬送的纪念品。香港中华海员工会联合总会的颂词,代表当时香港广大民众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现录如下:

  维中华民国十有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值孙大元帅北上过港之期,敝会同人,逖听之余,不胜欢愉,故不揣固陋,用掇片言,以留去志,殆亦表示爱戴之微忱焉矣。处此风雨飘摇之秋,正是千钧一发之候,非有雷霆万钧之力,奚能奠国家于盘石之安乎,幸而北方军阀一方面之觉悟,变化之机,令人莫测,未始非革命之效果,由南而北上可致也,惟此次我公北上,用筹国是,挽兹狂澜,庶足以展长驾远驭之思,对于吾等海员工界前途,间接而冀一线之曙光欤,爱为之颂曰:
  壮哉孙公,主义始终,三民五宪,贯彻初衷,热诚爱国,竭智尽忠,南北宗旨,如马牛风,河图变化,军阀内讧,此次北上,操纵群雄,由南而北,革命之功。愿符称颂,百幅姘檬,海员工会,全体鞠躬。

  孙中山接受《国闻新报》记者的采访说:“此次经沪北上人都,乃因"自曹吴倒后,中国政局已大有转机,我们亦即认为在北方发展之开始。此行第一步功夫,即注重宣传。务期将北京之思想界完全改造,将旧日之复辟陈旧官僚,铲除净尽,于是国民革命始易着手,而本党主义始有实现之希望。一方我们北上,在政治思想做功夫。北伐当然积极进行,长驱直捣鄂苏。”
  中午12时,“春阳丸”鸣笛三声启航,鞭炮齐呜、锣鼓喧天、欢送声响彻云霄。孙中山立于船头向数百名欢送者脱帽致意,依依惜别。欢送的人站在小轮上和码头上向他“扬巾志别,有如雪片纷飞,掌声如雷鸣,并频呼孙总理万岁,国民党万岁,连绵不绝”。满载香港各界代表的数十艘小轮围拢“春阳丸”送行,场面壮观,天地动容。
  海风悠悠,海浪滔滔,伫立船头的孙中山此时此际未曾想到,这将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向香港告别。历史往往有惊人的巧合之处,1883年也是11月,17岁的少年孙中山第一次踏上香港土地。光阴荏苒,41年弹指一挥间,壮志未酬的孙中山现在己是58岁的高龄了,致力于国民革命凡4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香港这个曾经培育他成长和他的革命思想发韧革命事业发端的地方,孙中山将永远不会再回来了。 世事难料,就在他离开香港北上共商国事4个月后,1925年3月12日,他病逝于北京。
  哲人其萎,风范犹存。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情怀,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博大胸怀和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孙中山先生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坚强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遗产。在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征程上,这一精神遗产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教育意义,值得我们永远学习继承和发扬光大。伟大的民主革命英雄孙中山,永远活在香港和澳门人民心中!

  本文作者:客座教授,贵阳市政协委员,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副监事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理事;香港《华夏经济文化》总编。编著出版各类著作30部,其执编的《香江历程》一书作为香港回归十周年献礼文史文献,荣获全国政协荣誉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