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公家训》——求真、尚善、包容(3)

辛亥革命网 2013-05-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初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逝世前,曾给子孙留下一本《渊公家训》,并将其核心归结为六个字:“求真、尚善、包容”。尽管

  包容是一种境界,人要达到这种境界,就必须拥有博爱的情怀、博大的胸襟,还要有一份坦荡、一种气概。它是香兰被人踩倒却留香脚底的气质。

  包容是一种幸福,能够包容别人是一种幸福,让别人心存感激更是一种幸福。人生一世,不能使自己在琐事困扰中作茧自缚,更不能在无尽痛苦中渡过余生。

  包容是赢得朋友的保证。学会包容他人,也就学会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对自己有意无意的伤害,是让人钦佩的气概;包容他人曾经的过失,是对他人改过自新的最大鼓励;包容他人对自己的敌视、仇恨,是人格至高的袒露。

  包容是人生的财富。人生短暂、生命无常,同样是一辈子,有的人在无尽的愤恨和埋怨中挣扎求生;有的人在快乐幸福中沐浴爱河。所以,包容别人的过失,包容众生的错误,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万事皆有因缘,缘生缘灭、缘来缘去。人生坎坷,岂能尽如人意?我们何必怨天尤人?何必痛苦烦恼?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世界上人物各异,好坏并存,我们又何苦去唠叨世态炎凉、世风日下呢?“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万物都有其不足的一面,我们为何不以一颗火热的包容之心,来体察它的另一面呢?尽管有人万恶不赦,但请不要抱怨,好坏善恶,自有公论。

  包容别人的过错,不是欣赏别人的过错,也不是成就别人去犯错,鼓励别人去犯错,更不是对他的放纵,而是容忍别人的过错,让别人更好地改过自新;包容他人不等于放任其自流,那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一味地迁就、去宽容,就是溺爱,是害人之举,若有人称此为“包容”,那就是对“包容”的一种玷污和歪曲。

  包容确实是一门精深的艺术,只有领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举,才能真正拥有那份广阔,那份坦然,那份自然的心胸,才能活出真正的人生。

  包容是一种非凡的气度,代表了心灵的充盈和思想的成熟。

  包容是一种美德,凛然超然于狭隘、自私、固执之上,其昂然的姿态让个性有缺陷的人望尘莫及。

  包容是一份接纳,海纳百川,不计前嫌,以博大的胸怀包容一切,只有能接纳世界的人才能得到世界。

  包容是一束鲜花,抛弃前仇旧恨,化解血雨腥风,一笑泯恩仇。

  包容是一缕春风,真诚宽容别人的过错,无需折磨自己来惩罚别人。坦然应对生命小舟中的每一个险滩,就会融化别人冷漠的冰雪,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包容是坦然释怀,放下一切。本无明镜台,何处惹尘埃?放下,放下,再放下,把所有杂念置之度外,“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宽容是撑船的宰相肚量。

  人总是对自己的痛苦念念不忘,目的是为了防止同样的事件再度发生。但是,如果一直将过去的伤痛累加起来回味,那就永远走不出阴霾,久而久之,人就会在泪水中挣扎渡日,心理也会日益狭隘起来。但,一旦放下那些不愉快的往事,和过去干杯,切一方轻松蛋糕,煮几壶真诚香醇的清茶,打开心灵这扇大门,包容一切,得饶人处且饶人,人的生活就会焕发出新的生机。

  包容是爱过之后的感恩、理解。包容是心境相通之后的幸运、珍重。宽容别人的人是智者、仁者,被宽容的人是幸福者、幸运者。放眼世界,宽爱别人,就是宽爱自己。和自己过不去,一味较真,往往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痴情者的哀鸣唤不回绝情者的回首,淡然傲然超然释然,才不会有两情纠缠不清,才不会痛并快乐着。

  学会包容,学会感恩;学会求真,学会尚善。站在云端,俯瞰尘世,把宽容这束鲜花撒向人间。这就是《渊公家训》给我们的最好启示。

  人物链接

  何子渊(1865--1941),字临淑,讳东汉,广东兴宁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他先后创办多所新式中小学,开风气之先,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大批人才。1905年加入同盟会,任嘉应州主盟人,是广东潮州黄冈起义领导人之一,曾秘密参与策划广州黄花岗起义。1914年响应孙中山号召组织讨袁军,后受命兴办矿业,筹措革命经费。1920年任孙中山粤军总司令部参议,1925年为东征军筹饷,1941年逝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