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公家训》——求真、尚善、包容

辛亥革命网 2013-05-21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何初麟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逝世前,曾给子孙留下一本《渊公家训》,并将其核心归结为六个字:“求真、尚善、包容”。尽管
 

何子渊

      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逝世前,曾给子孙留下一本《渊公家训》,并将其核心归结为六个字:“求真、尚善、包容”。尽管经历了近百年的风云变幻,《渊公家训》的精髓却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给人启迪,催人奋进。

  一、求真

  “求真”指追求事物发展的真理,寻找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在科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下不断去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事物的规律。

  二、尚善

  “尚善”即崇尚、实践普世价值中的善行、善念。善包含吉祥、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固盛认为:善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特质和核心价值。这一核心价值的形成,与儒学的长期浸润密切相关。然而,我们在探讨中华文化中善的思想时,却不能忽略2500多年前的道家学派。道家虽以探索宇宙本原之道为其哲学旨归,但其最终落脚点仍然在人道上,在思考社会与人性的本质时,道家同样是求善的,这一点在老子思想中有典型的体现。老子之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1、上善若水

  对于善,《老子》第8章有一个总的看法:“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老子河上公章句》是这样解释“上善若水”的:“上善之人如水之性”。结合《老子》章旨与“河上注”可以看出,水针对道而言,水的品性几近于道;善则是针对人来说的,个人体道,乃为上善。唐玄宗疏解此章时,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凉,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平可取法,清能鉴人,乘流值坎,与之委顺,在人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恒趣,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

  注文阐明了水的三种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无所不在,滋润万物,一切物类皆赖水的润泽而生长。其二,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而是顺随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恶处下流,而水则处下不争,居污不辱。水的品性,正与道的特点类似,所以老子以水喻道。而这个比喻的目的,则在于阐明上善之德。具体来说,乃有“七善”:

  (1)、居善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老子反之,认为人应该效法水的品性,处于卑下之地,低调生活。一味争强好胜,不是好事。《老子》66章云:“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江海正是因为处于低下的位置,反而成就了其浩瀚与博大,所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老子》第63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在线投稿
2008-2021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