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之后,孙中山在南京与上海(2)
辛亥革命网 2016-05-26 09:08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作者:魏一平 查看:
12月21日,孙中山抵达香港,胡汉民、廖仲恺等迎接,并劝说孙中山留在广州,因为北方形势复杂。结果,孙中山反劝服了胡汉民,与其一起回上海。抵达上海时,按照端纳后来的回忆,当时无人知晓,所以没人在场欢迎。可是,据一位与孙中山同行的中国人张大椿回忆,船抵吴淞口,是沪军都督陈其美派了一艘小火轮前去迎接,船上还挂了代表新政权的五色旗。
宝昌路408号行馆原来是法国人屠榭的产业,抵达这里的第二天,孙中山就召集同盟会骨干召开会议,讨论选举和组织政府问题,并最终确定了总统制而非内阁制,推举孙中山和黄兴为中华民国临时总统候选人。第二天,又开会讨论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12月29日16点,同盟会本部在外滩汇中饭店,即今天的和平饭店南楼召开了欢迎孙中山大会,就是在这次会议上,传来了南京选举的结果,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7省代表中,他得了16票,还有一票投给了黄兴。
端纳回忆,当时他去行馆拜访,说起伍廷芳着急找他,才得知原来孙中山早就收到了伍廷芳发自上海的密码电报,但自己的密码本却落在了得克萨斯州,只好赶去取回才破译了内容。他迅即回了电报,奇怪的是,伍廷芳未得到回音,后来方知原来是伍廷芳的秘书私藏了起来。“部分革命党人并不希望孙中山发号施令。”端纳总结。
共和肇始
1912年1月1日上午10时,孙中山从上海起程,前往南京。辛亥革命前,虽然孙中山早已声名远扬,但他的行踪却并非完全公开和自由。为保障安全,有时还不得不乔装出行。可现在不同了,此次赴任,声势浩大。他搭乘汽车到上海北站,沪军都督陈其美、民政长李平书已在寒风中等候多时。孙中山的随行人员有专程赶赴上海迎接的17省代表汤尔和、王宠惠、宋耀如等,一时间云集万人。
据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副研究馆员王志鲜向本刊记者介绍,现在位于天目东路的上海北站,于1908年沪宁铁路通车时建成,是上海第一座火车站。孙中山一行抵达时,上海各军队已先期集结,擎枪排列。孙中山先与欢送者代表合影,然后登车,担任列车警卫的是沪军敢死队45名队员,由郭汉章任队长。11时,列车启动,鸣炮示庆,响彻上海上空。
现在的上海北站,已经成为上海铁道博物馆,西侧不远就是上海站。王志鲜告诉本刊记者,当年日军轰炸上海,北站遭袭,四层楼房只剩下一层,因此,在很多老上海人记忆里,北站就是一座平房车站。反倒是1987年“退役”后,又恢复了最初模样。那张放大的黑背景照片格外显眼,孙中山身穿黑色呢子大衣,戴平顶军帽,神情肃穆,两侧是持枪敬礼的战士,欢送人群紧紧簇拥在身后。
从上海到南京,1908年通车的沪宁铁路,由英国人修建,全长311公里,从上海北站到南京下关站,沿途共设37个车站。当时的火车行进速度只有30多公里,京沪线正常运行需10小时,即便孙中山的专列沿途不停,到达南京下关也已经是傍晚。
位于长江南岸的下关火车站,现在已更名南京西站,按当时统一规格“一等站屋”设计。就职专列抵达,军乐队奏起乐曲,长江江面上的军舰与江边狮子山炮台均鸣放礼炮21响,江浙联军部队各营举枪致敬。孙中山一行换乘南京城内的小火车,沿街军警密布,店铺悬挂彩旗,群众夹道欢迎。在两江总督署东箭道车站下车后,又坐上一辆蓝色丝绸绣花马车,从东门进入两江总督署,也就是现在的总统府。
在南京,位于长江路上的总统府旧址已经成为游客必去的标志性景点,即便工作日也是熙熙攘攘。总统府展览研究部部长刘刚向本刊记者介绍,人们记忆里的总统府,印象深刻的是那幅解放军部队插上五星红旗的照片,却少有人知道,现在大门上的“总统府”三个大字,是1948年蒋介石当选总统后才换上去的,当时的大门也并非如此。
总统府建筑群可追溯到明初,朱元璋统一全国后,在明朝宫殿西侧辟出一块幽静之地建汉王府。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当时称天京)后,在此兴建天王府,后来曾国藩攻破天京,放火焚毁,清廷拨款重修两江总督署。现在的总统府,是端方在任两江总督时开始修建的。孙中山抵达那天,南京天气阴冷,不时飘着阵阵细雨,大门前广场上华灯高照,各省代表和将领等候多时。孙中山从容地走下马车,一手持帽,微笑着和大家握手寒暄。针对当时有报道说他从海外带回了30万元巨款,孙中山则说:“文此次回国,身上是不名一文,文带回的是革命精神。”话音未落,顿时掌声四起。
从大门进入,往前走没多远就是总统府大礼堂。当晚22点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职典礼就在这里举行,各省代表、将领及各国领事等200多人参加。军乐奏过,山西代表景耀月向与会者报告了大总统的选举经过,然后高呼:“请大总统宣誓就职。”孙中山在大家注目下,缓缓走向前,用广东口音的普通话大声朗读誓词: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
紧接着,致颂词、欢迎词,授大总统印,致答谢词,一系列程序完成后,孙中山宣布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五项施政方针。位于南京北极个、狮子山的炮台鸣炮21响,下关江面的军舰拉响汽笛。在这个南京城的不眠之夜,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诞生了。
“南京临时政权的价值,长期以来被历史学家低估了,虽然它的寿命很短,只有短短的3个月,但那毕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的民主政权。”张宪文教授向本刊记者分析道,“这个政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选举,制定了第一部宪法,第一次提出了人民公仆的概念,第一次有了国家领土和民族团结的观念等等一系列的开创性工作,真正奠定了共和的意识。”
孙中山带领他的官员召开内阁会议(摄于1910~19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