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成:要么讨袁,要么把我毙了(2)

辛亥革命网 2015-11-10 09:58 来源:生活新报 作者:王恩国 查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起义讨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滇中军民屡次要求唐继尧发兵讨袁,却都被婉言拒绝。一次逼迫唐继尧发兵讨伐袁世凯的行动正在“睡美人”的怀里秘密筹划着。

  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还是指令各学校对中国留学生“一要拉拢二要防范”,以防中国学生学得太好,以后对日本不利,故教学上多有保守。比如在教授机关枪知识时,只教使用,不教构造原理。黄毓成便和同学商量,窃取教官的讲义,连夜传抄,私下学习。按同盟会的要求,黄毓成主攻骑兵,于1908年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第六期。回国后,照例进京觐见皇上,统考后再由选派的省份安排工作。黄毓成被调至云南讲武堂担任骑兵科教官,和其他留学的同学一起,把日本士官学校中最成功的教育和训练方法都应用于教学。

  黄毓成在讲武堂担任骑兵教官的两年中,整理和编著了《骑兵的训练和战术》和《战马是骑兵的伙伴》等教材。在当时,新式骑兵对提高军队的机动性和出奇制胜至关重要。由于专注于工作,27岁的黄毓成一直没有成家,其父母曾多次捎信要他回家成亲,他都借故不回,并时时以汉朝大将霍去病的名言“功不成,无以为家”为座右铭,吃住和学员一起,暗中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同盟会会员。

  重九起义 留下六处弹孔

1916年1月,护国军誓师北上,举起武装讨袁的义旗

  此时的昆明,新风气渐增,各种新式教育兴起,民间自办报纸陆续出现,革命刊物《云南杂志》在士兵和学员中暗暗传播。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对云南的震动极大,具有革命意愿的各中下级军官召开数次会议商讨起义之事,同时也依靠士兵中的哥老会组织,动员广大士兵,最后决定于1911年10月31日(阴历九月初九)发动起义。10月30日晚,驻北教场的七十三标因搬运子弹被北洋派的军官发现,排长黄毓英等人率起义士兵将其击毙,提前打响了重九起义的第一枪。黄毓英带领一排尖兵攻占北门,进攻五华山,被阻在山北筑有大碉堡的军械局。该处储备有大量军械弹药,是城中之城,起义军子弹少、缺乏重武器,久攻不下,排长文鸿揆身中数十弹牺牲。黄毓成身先士卒,提着讲武堂教学用的轻机枪,用火力掩护冲锋,一面吸引敌人的炮火,一面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激烈的战斗在他的军装上留下了六处弹孔。此军装一直保存在黄宅客厅橱柜里,至今仍存。

  此时,南边蔡锷、唐继尧、罗佩金统领的七十四标尚未入城,北边起义军弹尽,敌方也不敢出来,双方形成僵持之势。黄毓成、顾品珍奉命带队飞马直奔南边南教场催兵。黄毓成骑着亲自调教的大青马,一马当先。来到南城外的塘子巷时,把守的清军骑兵大喊:“谁敢造反,奉总督命格杀勿论!”要去南教场,这是最近的路,必须冲过去才行。黄毓成一边大喊:“快闪开,我要见你们标统!兄弟们跟我冲过去!”一边扬刀跃马杀入敌阵,挥舞战刀连劈数人,黑暗中只见微弱的刀光剑影,黄毓成的军裤被划烂,小腿受伤。危急间,大青马股部中刀,受惊一跃而起向西狂奔,摆脱敌人后一路奔过金碧路转向大南城,马头撞在城墙上才止住。这些场景,皆为黄毓成将军亲口对其后代所描述。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