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毓成:要么讨袁,要么把我毙了

辛亥革命网 2015-11-10 09:58 来源:生活新报 作者:王恩国 查看:

黑云压城城欲摧。起义讨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滇中军民屡次要求唐继尧发兵讨袁,却都被婉言拒绝。一次逼迫唐继尧发兵讨伐袁世凯的行动正在“睡美人”的怀里秘密筹划着。

  黑云压城城欲摧。起义讨袁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但是滇中军民屡次要求唐继尧发兵讨袁,却都被唐继尧婉言拒绝。是日,昆明已是秋末,坝子显得空漠寥落。东方发白,便不断有豪华马车或轿车从沉睡的公路驶进西山,一次逼迫唐继尧发兵讨伐袁世凯的行动正在“睡美人”的怀里秘密筹划着。

  弃文习武 待机救国救民

  相传,黄家远祖为南京郊区柳树湾人。明初朱元璋统一全国后,搬江南民户数十万人随军到地广人稀的云南,以追剿元朝残余,巩固边疆。黄家几兄弟就在该队伍中:大哥留在江西鄱阳湖边,其余三兄弟随军队到云南,被安排在临沧坝子屯垦。经过五六百年的繁衍生息,形成临沧、普洱的一大姓氏。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江西黄家的一个小伙子黄上达也来到了云南定居,后全家死于清末的民族械斗,唯有长子黄钟祥只身逃出,娶妻欧阳氏,在按板井背矿熬盐过活。1884年,欧阳氏生下第四个儿子,出生时个大、哭声响亮,重四公斤,父亲为其取名黄毓成。

  黄毓成出生时,父亲黄钟祥虽然有自己的矿洞和熬房,但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黄钟祥深知,要尽最大的力量供孩子们读书识字,才能走出大山,因此六岁时黄毓成就告别了上山打柴、下河游泳的生活,进入私塾念书。在私塾里,黄毓成读书过目不忘,背诵四书五经时滔滔不绝,教书先生为之取字“斐章”。

  1902年,清政府的最后一次科举考试如期进行,读书人的童生试开始。18岁的黄毓成在县考中考得第四名,到普洱府考后又一举中了秀才。父亲黄钟祥欣喜欲狂,备上厚礼,带着儿子行大礼谢师。其师言:“此子前途无量,但世事不宁,一需习武,二需谨慎。”自此,黄毓成走出祖辈一直居住的大山,来到省城昆明的经正书院。

  1903年的经正书院,旧时书生较多,新思想远没有当时的云南最高学府五华书院活跃。于是,黄毓成经常和吕志伊等同学到五华书院参加集会,并偷偷阅读各种革命刊物。在当时,这些言行都被视为是对大清朝廷的不敬,敢出言造反要被捉进大牢,甚至株连三族。黄毓成也曾被同学告密到校方,但校方一追查,总发现是以罗佩金为首——对于这个罗家大少爷,校方要想严处总得先掂量掂量,于是黄毓成常常有惊无险。

  后来,罗佩金重阳节“吟反诗”事发,被五华书院开除,离开昆明去了广州。钦佩之余,黄毓成也开始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受罗佩金要“来点硬的”的影响,他也觉得要推翻清政府,才能救国于水火,于是立志弃文习武,将岳飞的《满江红》写成条幅挂于床头,并结交了很多民间练习武术的朋友,习十八般兵器,以图待机报国。

当时的反袁宣传画

  入讲武堂 传播革命思想

  戊戌变法失败后,清政府开始作一些改良:洋务运动、废除科举、兴办新学、编练新军……在云南则成立了新编陆军第十九镇(师),但却缺乏掌握新式武器和训练军队的军官,政府只好开始向东洋、西洋派遣留学生,并于1904年大幅度增加留学生数量。听闻到要剪辫子到东洋留学,经正书院只读四书五经的老少书生被吓走了一大半,黄毓成却兴奋不已,多年习武救国的期望即将变成现实,这个从大山走出来的二十岁小伙子顺利考取了官费留学生。据《昆明历史资料》载:“是年吾滇送日本留学生陆军三十人,师范、政法、实业百余人。”1904年7月初,在著名文人赵藩、陈荣昌的带领下,一群人从昆明出发。10月初,他们抵达日本东京,入振武学校。

  黄毓成和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各种现代知识。有感于生活在大山深处的乡亲们知识太贫乏,黄毓成多次寄回的包裹都是现代书画。大哥黄毓桂在其支持下,于家乡按板井黄宅办了一个颇具规模的私塾,将这些书画做教材用。一次,其母欧阳老妇人看到一些人体生理挂图,被吓得直哭:“怎么我儿子会到这种鬼地方,人没有皮包着,只有一根根骨头……”后来成立的镇沅小学堂,也将这些新书画作为开办新课程的教材。

  1905年,“中国革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黄毓成和大部分云南同学成为了第一批会员。1906年,黄毓成从振武学校毕业,进入日本陆军实习半年入士官学校。这期间,黄毓成所在连队在海滨练习泅渡时,遇到日本天皇的游艇。从望远镜中看到这些士兵后,天皇下令:“前面岛上有朕的夏宫,能从岸边游到岛上并从东面上岛者有重奖。”黄毓成在波涛汹涌中勇往直前,第一个游到岛上,被侍卫拥着去见天皇。随侍在侧的士官学校校长滨田雄一少将问明其中国留学生的身份后,天皇大喜,命左右取八宝指挥刀一把,赐给黄毓成。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