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命运(2)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刘丰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性格“是,性格与命运,

  政治心理学家道森和普鲁伊特认为:“个体从不同的非政治的经验中获得了使自己在政治世界中立足和发展的技巧和洞察力。”,黎元洪早年养成的忠厚性格与宽容的行事作风帮助他在湖北军界站稳了脚跟并在军队及社会上赢得了声誉。黎元洪在湖北军界的顶头上司是提督张彪,这是一个旧式军人,“素质能力均不可与黎元洪同日而语,故难免心生嫉妒,常在张之洞面前进谗言,百般逼辱黎元洪,甚至在军中罚他下跪,将其帽子摔在地上,黎元洪默默地忍受着,以免激化矛盾。最终使张彪受到感动,而与之和睦相处。对上如此,对下他亦显宽厚。1904年,任黎元洪护弁的党人刘静庵谋划响应华兴会长沙起义,与黄兴联络,但黄兴的回信误投文案之手,虽然信中用了化名且多隐话,但仍引起文案的怀疑,上报给黎元洪。黎元洪虽然也起了疑心,但没有穷究,却叫人示意刘静庵托病辞职,并将黄兴的信销毁。黎元洪这种宽厚作风不自觉地获得了党人的好感。 

  黎元洪较少克扣军饷之行,素有“爱兵之誉”。当时的报纸就把他和张彪对比说:“鄂军统制张彪不学无术,兼以不得军心与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相比,逊黎多矣,…一.(黎)在鄂办理军务,以得军心为人所称颂者。”薛观澜也认为:“黎氏秉性淳厚,不露锋芒,遂大受各方推重。”谨厚的性格也是黎虽非党人而在革命开始后被举为都督的一个重要原因。曾参加武昌起义的胡祖舜说:“(黎元洪)为人有谨厚之称,平素颇得军心,职位虽在第八镇统制张彪之下,而声誉远过之,戴黎之举良非偶然。”从时人的评价来看,黎元洪以后能得到机遇的垂青而平步青云与他的谨厚性格是很有关系的。  

 武昌起义成功后,军政府刚建立时,内部一团混乱,外部形势岌岌可危,然而终能维持下来,从而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这跟黎元洪人格的力量不无关系。章太炎说:“军府初立,纲纪未具,将校入谒,语人异端,不和,或抵掌捶书案,然皆以公(黎元洪)厚重知兵,无敢轻动摇者,故军政虽纷,纪律未尝乱,南方诸革命军,尝更起迭仆,及是竟以集事,由公镇之也。”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