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与命运

辛亥革命网 2011-03-19 00:00 来源: 作者:刘丰祥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性格“是,性格与命运,
      

按照心理学的说法,性格“是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的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性格之于人的政治动向有很大作用。美国政治心理学家威廉F斯通认为:“即使是在一个正式的政治环境里活动,一个人也会给环境带来他的性格的烙印。换句话说,从广义上看,只有理解了个体的性格,才能理解基奉的政治定向。”本文拟从性格的角度来分析辛亥革命前后黎元洪的政治命运。  

 黎元洪以“老实厚道”著称于民国初年的政坛。薛福成之子薛观澜是袁世凯的女婿,与黎交往甚密,他曾经说:“黎元洪为人厚重,无官僚习气,每见形势不利,辄效金人之三缄其口,故有‘泥菩萨’之称,国人多许为忠厚长者。”又有人称:“他(黎元洪)的忠厚,他的纯朴是他被称为‘泥菩萨’的原因,也是使他成为福将的因素。”而另一方面,黎表现出的懦弱性格也是明显的。严复称黎为“良善暗懦人”:因为这个原因,“袁氏初见元洪,亲切异常,知其无用,不足为患。”   

斯通认为:“个体性格无疑是由个体在家庭中的早年经历造成的。而这种性格结构又能影响他的行为。’Ⅱ21黎元洪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和姐姐“以种菜谋生,曾讨过米和偷吃别人菜地萝l、,又把叶子插进土里掩饰。”为生活所困,黎元洪8岁那年还回到乡下替人放牛。黎元洪青年时期经历也比较坎坷,“父死,家贫不能归葬。”甲午海战后,他又遭到失业的打击。当时,陈汝闳的父亲是清军在南京的高级官员,陈后来说过:“(黎那时在南京)赋闲无依,…..因而求助于稚庵先生,先生因荐于先父,希得一管带职务。俾展所学,先父以其水师出身,人颇老成,貌亦堂堂,极愿罗致,但员额已满,无缺可补,乃面嘱静俟机缘,当为设法,一月之后,黎以家计维艰,不能久候,遂去而之鄂,先父曾馈赠程仪二十银圆,以壮行色。”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从军及从政后待人宽厚性格的形成是有很大影响的。他在北洋水师学堂学习期间就“待人朴厚,有长者之风。”同时这种困苦经历对他不愿冒险乃至懦弱性格的形成也起有一定作用。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