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何香凝:柔肩担道义 笔尖聚国魂(3)
辛亥革命网 2011-06-16 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奋强 查看:
“身为富家小姐的何香凝,本来连饭都不会做,但她却从头学起,满怀热情地完成各项工作,成了一位富有才干的管家。她的忠诚和悉心,赢得了孙中山及留日革命青年们的信赖,被亲切地称为‘奥巴桑’(日语,意为‘女管家’)。”尚明轩说。
为革命需要而改学绘画
勤于学习,是何香凝一生的不懈追求。“女书馆”学习两年后,坚持自学不辍;与廖仲恺结为伉俪后,诗画酬答;1903年随夫赴日求学,寄居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校舍,从舍监夫妇学日语,不久入东京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06年春,入东京目白女子大学教育部博物科学习,并从朱执信学习数学,从胡汉民学习《史记》、《汉书》等典籍。
“因羸弱多病且有身孕,何香凝于1908年4月被迫退学。这年9月25日,在东京大久保寓所,她生下儿子廖承志。这位求知心切的妈妈,半年之后便又入学读书了。”
乐正维说,1909年4月10日,何香凝转学东京本乡女子美术学校日本画高等科。在学校里,她除接受老师端管紫川先生讲授的山水、花卉画外,还每周两次向日本帝室画师田中赖章学画狮、虎等动物。
何香凝之所以改攻绘画专业,在尚明轩看来,是因为美术学校的课程不太紧张,她的身体可以承受。而廖承志在《我的母亲和她的画》中记述,由于“孙中山要在国内组织武装起义,需要起义的军旗和安民布告告示的花样、军用票的图案等等,因而需要人设计图案,把它画出来。”何香凝在其自述中也说,自此以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反清“起义部队所用的旗帜符号,有一些就是我在孙先生指导下描绘和刺绣缝制的。”
1910年何香凝作虎图题赠黄兴
乐正维说,在以后漫长的革命生涯和斗争岁月里,美术就成为何香凝所喜爱的革命武器之一,她不停地拿起画笔,在表达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和对敌人无情鞭挞的同时,艺术造诣也达到了相当高度,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情趣而成为一位著名美术家。
痛失亲人无畏奋进
辛亥革命胜利后,何香凝和廖仲恺协助孙中山致力于中华民国的统一和建设。1920年后,他们回到广州,何香凝作为中国妇女运动的代表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代部长、部长,组织领导妇女运动,并出任国民党中央委员。
1925年2月,孙中山病重,何香凝赴北京照看。尚明轩介绍,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何香凝是遗嘱见证人之一并在遗嘱上签字。因捍卫孙中山遗志而与国民党右派作斗争,同年8月25日下午,廖仲恺在广东国民党中央党部门外被暗杀。
1916年,孙中山与友人在日本东京合影,前排右三为何香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