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说何香凝:柔肩担道义 笔尖聚国魂
辛亥革命网 2011-06-16 00:00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王奋强 查看:
春天明媚的阳光,洒满葱茏绿色掩映中的何香凝美术馆。在车辆川流不息的深圳深南大道南侧,这座色彩清雅的建筑,笼罩在静谧之中。
1997年,为纪念何香凝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女性,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深圳建成了这一国家级美术馆——何香凝美术馆。
何香凝美术馆
作为一位有着重要影响的革命家,何香凝已广为人知;而作为一位有着独特风格和重要影响的艺术家,她还有鲜为人知的一面:只有徜徉在这座以她的名字命名的美术馆并欣赏馆藏,我们才能获得另一种震撼——在感受艺术成就的同时,也为其高尚的品格所折服。
变卖妆奁毁家求学的奇女子
据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顾问、《何香凝传》作者尚明轩介绍,在何香凝亲人的回忆中,出身于香港一个地产富豪之家的何香凝,幼年时就在性格和爱好上,显现出与众姐妹们的不同。她极少富家小姐的娇气,喜欢和兄弟们一起玩耍。她羡慕太平天国故事中不裹脚的女兵,五六岁时母亲为她缠足,她坚决抗争。
何香凝另一处与众不同,体现在从小酷爱读书。她仅有的两年“女书馆”学业,就被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父亲阻断了。但求知的欲望,却在何香凝的内心深处顽强抽芽拔节,她偷偷蹲在兄弟们读书的书房外听塾师讲课,回到自己房内再看书。就靠这样勤勉自学,何香凝除阅读历史小说外,还能背诵一些古诗并模仿作诗,显示了非凡的天分。
拥有一双天足的何香凝,即使在香港当时仍处于人见人怪的窘境中,尤其是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何家人无不为此犯愁。巧合的是,在香港皇仁书院学习的归侨子弟廖仲恺正“敲锣打鼓似的宣扬要讨一个没有裹过小脚的人做媳妇”。何香凝的父亲马上托媒人说合,两人于1897年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