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屏在晋绥辛亥革命中的贡献与地位(4)
辛亥革命网 2011-08-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聂振宇 查看:
招王建屏回来,是让他与老兵们见面,然后带上他们一块赴归绥的!
然而,此后第四天,辛亥革命爆发,王建屏便留在太原参与了太原起义的策划。
据《辛亥太原起义追记》(叶复元遗稿)记述,“辛亥未起义前,仆充同蒲铁路工程师,时值同人作事不密,少有泄漏,令当道注意,遂有调新军离省,消灭革命分子。同人等开紧急会议,时不我待,只得发难,决定新军开拔之日,即是发难之日。遂于旧历九月初七日将新军子弹发下。开紧急会议分配工作,与会者有:荣炳(子文)、温静庵(寿泉)、赵次陇(戴文)、叶滋初(复元)、陈汉阁、平遥某、忻州王灵泉等。当此之时,生死当前,只知革命不知其它。……将一营分为两支,维藩、张煌攻打巡抚衙门,仆与灵泉等攻打满城。但新军发弹药时,满城亦发弹药。故满城抵抗最力,吾等新军几遭失败。后将炮队调来加入作战,而满城始退,从小东门逃走。”(19)
“太原辛亥起义前,他受同盟会山西支部急召,从归化返太原,途经崞县西社,与续西峰、弓富魁一起商定了忻、代、宁军民起义计划,南援太原,北助包萨。返并后,他将起义计划告诉了阎锡山、赵戴文,并参加了五福庵黄国梁寓所的太原举义会议。太原首义成功后,他参加了成立山西军政府的东缉虎营咨议局会议。11月1日,又参加了西羊市复兴永布庄阎锡山同续西峰的秘密会议,决定成立忻代宁公团。”(20)
(三)辛亥北伐倡议者
娘子关失陷后,阎锡山、赵戴文北逃,温寿泉、景定成、杨彭龄等南下,在陕西革命军陈树藩、井勿幕等援助下,晋南革命党人光复运城,组成河东军政分府,温寿泉以副都督领导,景定成参与戎机,兼筹粮秣。
“至辛亥起义,蒙军府派为晋北一带安抚使,嗣又改为晋北一带筹备使(与孔雯轩北上)。”(21)
“阎锡山与赵戴文仅带卫兵向省北逃走,并将省城所存之现金携去。出省后,向宁武一路前进。孔庚得其消息,立即往追,至五寨县始与阎遇,谓其出走之非计,但事已至此,应通电全国,声明北伐情况,以保全革命军之名誉,并代拟电文发出。”
“孔庚和王建屏闻讯赶去见阎锡山,阎想去大同,但王建议北取萨拉齐,会集包萨志士,壮大民军力量,一可呼应大同,东图北京,二可南下太原,并商界捐银10万两资助军饷,由毛仲祥亲手办理。”(22)
《阎锡山致黎元洪书(23)》:
宋卿大都督麾下:锡山本山右武夫,不识天下大计;惟念炎黄神胄,沦于异族,几三百年!古云:“胡无百年之运”;兹乃过倍,斯诚汉族男儿之奇耻大辱,无面目以见天下者也!曩在倭岛,与二三同志,酒酣耳热,论太平遗事,未尝不痛恨于曾、李诸奴罔知大义,自戕同胞!而洪杨亦失雄图远略,死守金陵,无北伐志,为自光复之大业也!自时厥后,汉家儿之谋兴复旧物者,断脰陷胸,相继流血于赤县神州。今岁广州之役,黄花岗山长埋七十二雄鬼,实吾党革命以来最大之牺牲也。其在满虏,以吾党之努力,仅能达粤士,经此挫败,当为不复燃之死灰。不图麾下,将率同志,倡义武汉,克定南疆,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三晋健儿闻之鼓舞。于前月八日纠合同志,乘虏臣不备,攻陷太原,树汉帜于并州城上,随将进兵井陉、获鹿之野,实欲断虏师后路,以为我南军之遥援。惟自审兵力单薄,未克大举深入,乃与吴帅禄贞谋,将联直军为北上之计,事为旗奴窥破,戕我元戎,引师北遁;吴军亦半溃于中途,图北之策,为之一阻!锡山诚愤懑填胸,拔剑斫地,誓欲联合南北之义旅,灭虏朝食,以复我同胞之大仇也。奈邮电隔绝,谣诼四起,谓麾下已与袁世凯订约休战;且有要求满虏改制共和之说,锡山且大惑不解!夫汉族与满虏不两立,爱新觉罗之子孙,率孱弱无能,今所持以抗我义师者,仅袁奴一人,奚足为虑!麾下诚能张皇六师,长驱北上,则败清师易于摧枯拉朽也。且改制共和,我大汉民族自主之耳,何要求协议之有?休战议和之说,实懈我军心!锡山闻三楚多奇略智能之士,未必无谋及此!裿惧千虑一失,故敢贡其憨言。为今之计,诚宜命水师,由海道直攻津沽,与齐鲁之众联合,扼其项嗑;大师由陆路北上,锡山不敏,亦且躬率晋军,偕同秦豫之师,西出燕郊,据其腹心,务使虏众首尾不相顾,则成功真旦夕间事也!用遣一介之使。略陈鄙衷,且问大计。昔人有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天而既厌满德矣,虏岂能与汉争乎?兵贵神速,亦贵果决。若迟疑不断,则晋军孤悬一隅,师久无功,将使中原父老望断汉家旌旗也,临颖神遥,即祈倖盼!
(见1911年12月23日上海《神州日报》)
登报的时间为农历11月初四,其时距娘子关兵败仅十余日,写作时间肯定在此之前数日,孔奔山西,不熟悉山西情况,且其时,吴禄贞新丧不久,孔庚心绪不静,写作者必是王建屏,但孔庚也参与了。但是,这封影响深远的信件后来却被说成是景定成写的,稍有点历史常识的人就知道,景定成此时身处何处。
需说明的是,此后南京临时革命政府的北伐,正是按照王建屏建议的水陆两路进军的,北伐军出兵十日之后,清帝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