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屏在晋绥辛亥革命中的贡献与地位

辛亥革命网 2011-08-02 00:00 来源:辛亥革命网 作者:聂振宇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王建屏是以辛亥革命为主进行社会革命,包括抗击外蒙独立与内蒙叛乱、强边固藩治理边陲,包括以新闻舆论为战场来“纯风俗而正人心”;他
 

  救世情殷甘舍生,以身献祭作牺牲,

  天心普爱无私覆,大道为公本至诚。

  麦烂须知非败种,血流方可计前程。

  问谁代佛传心印,更造乾坤誓愿宏。(1)

  这是太原解放前夕,力宏法师(俗名王建屏)在太原崇善寺所作的一首诗《救世舍身有感》,你只要阅读此诗,就能切身感受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师普救众生的慈悲心怀,和他那“更造乾坤”的宏伟誓愿与“大无畏”的献身精神。在二十世纪的前半段里,这种“大无畏”的献身精神(用今天的话说叫“革命献身精神”),伴随了他50年,宵旰夜食,无一日而懈怠。如果加以总结的话,这五十年的前二十年,他是以辛亥革命为主进行社会革命,包括抗击外蒙独立与内蒙叛乱、强边固藩治理边陲,包括以新闻舆论为战场来“纯风俗而正人心”;后三十年,他抛弃功名利禄、忘记身家性命,以佛学武器、以弘扬佛教、传播佛教为己任,在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军阀混战、战事频仍的社会里以佛寺为依托为世人提供一处栖息地,使之成为动荡社会中的一方人间净土,无形中庇护了大批无辜的小民百姓、保护了大批文物,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字。下面,我将重点谈一下,王建屏在山西辛亥革命中的贡献与地位。

  一、王建屏其人其事

  王建屏(力宏)自述传略(2):

  (力宏),清光绪十六年,二十一岁入学,十九年补廪,二十三年蒙学宪调入令德堂,与郭英塘、赵次陇先生等为同学。二十六年,清帝因义和拳事,逃于西安,△(力宏)测中原将乱,清朝将亡,遂思起兵,革命事败,被絷于牢狱,光绪二十六年阴历腊目,至二十八年八月十四日出狱,共六百日。出狱之后,入农林学校肄业,旋入同盟会;废学入伍,灌输革命义意,事已成熟,蒙上峰送测绘学堂肄业,联络张汉杰等多人入会。自出塞外,结合绥远常备军,历包头、河套、归绥一带,阐扬民族主义。至辛亥起义,蒙军府派为晋北一带安抚使,嗣又改为晋北一带筹备使(与孔雯轩北上)。民国成立之后,膺萨拉齐县县长,蒙中央传令嘉奖,并给七等嘉禾章,实授县长,任县事二年余。卸事后,充晋阳报馆经理兼主笔,随膺山西第二届省议员。默测国事日非,披缁为僧,受戒于五台山成果庵。膺太原市北十方院住持,传授比丘大戒。成立山西省佛教会,改太原市双塔寺子孙制为十方传贤制、传授大戒后,又为北平万寿寺住持,在天津传授五戒,将已被政府没收之崇善寺,据中央法令请政府退归佛教会。五台山广济茅蓬、北山寺纠葛由县而省而中央,缠讼数年不休,△(力宏),以山西省佛教会之名义,为之解决。改子孙制为十方制;以次重兴晋城县之青莲寺、赵城县之兴唐寺、皆传戒后,交付妥人护持寺事。蒙太原市之同人等请仍整理佛教会事,先在北十方院设立僧学院请,赵次陇主席等为教员,后又在崇善寺设立佛教宏学院,创建太原市海子边佛教会,为中央佛教会后补干事,曾出版《佛学月刊》,后在崇善寺出版《佛学杂志》,(与全国佛教各报交换),今为觉民小学校校长。

  郝树侯系山西大学教授,时为太原市政协文史委顾问。王纯文即王剑霓,系力宏之孙,曾任太原市小店区文史馆副研究员,退休干部,今年86岁,现住小店区聚华路。

  “忻县王建屏者余之道义交也,满清失政,革命声起,建屏奔走国事十余年,志不少懈,民国成立摄萨、篆有惠政”(3),“辛亥之岁,余由太原起义,命建屏安抚晋北一带,后改命为北军进行筹备使,旋授萨拉齐县知事”(4)这是王建屏的父亲德恒公《子固王公墓表并铭》中的两段文字,“五台阎锡山撰文,定襄梁廷锡书丹,中华民国六年岁在丁巳即西历一千九百十七年六月上浣吉日立”(5)

  王建屏,字一曰玉兰,一曰树侯,小名“树娃子”、“树猴”(传说他是在树林里生的)。21岁之前用字“玉兰”,系忻县车道坡王氏族内“玉”字辈按“桂、秀、兰、芳”排序取的名字。上学(21岁)之后,取字“树侯”,有博取功名、仕进人生之意。参加革命之后,化名、取名甚多,据其重孙子王剑霓老人说,王建屏用过的名字不下四十个。据我的研究,在口外活动,多用“王建屏”;太原起义中,王建屏所用的名字是“王灵泉”。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