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逢甲与辛亥革命(三)(3)

辛亥革命网 2011-10-08 00:00 来源:中国台湾网 作者:徐博东 查看: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网,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丘逢甲正色曰:“陈某、邹某是我最信任的,假使他们是革命党,那么我一定也是,如若要按名单捉二人的话,请先从我捉起!”在丘逢甲的庇

2、调解军政府内部矛盾,促成广东北伐军出师北伐

广东军政府成立后,地方上社会秩序十分混乱,经常发生纷争;进驻省城的大批民军又漫无定制地坐索饷弹,不断发生摩擦滋闹;甚至连军政府内部也常因争权夺利或意见相左而闹得不可开交。而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妥善解决,新生革命政权便不可能得到巩固。由于丘逢甲在军政府内部德高望重,与各方面人士私交甚笃,其中不乏其弟子门生,故而“除了本职之外,他还参与各项决策和协调人事的要务”。(40)为此,他日夜操劳,四处奔波,协调各种纠纷,从而为维护新生政权的安定局面、巩固革命胜利成果做出了他独特的贡献。其中最典型的,是调解陈炯明和黄士龙的纠纷。

广东独立时,北方形势尚未明朗,北洋军随时都可能渡江南下,威胁南方革命政权。因此广东革命军政府成立后,开会商讨北伐事宜。陈炯明力赞胡汉民的北伐主张,而参都督黄士龙却认为“北伐是非其时”,坚决反对北伐。双方各持一端,愈吵愈凶,最后竟拔出手枪来要当众决斗。都督胡汉民苦劝无效,急忙请丘逢甲出面调解。(41)因陈炯明是丘逢甲的拜帖弟子,而黄士龙与丘逢甲也素有深交,故二人虽位高权重,但在丘逢甲面前毕竟不敢放肆。在丘逢甲劝说下,二人才算冷静下来,没有闹出更大的乱子。而后经认真讨论,终于达成共识,组成了北伐军,由姚雨平任总司令、邹鲁任后勤总监。而丘逢甲则在后来出席南京会议期间,对广东北伐军出师江北“调护备至,为之请炮械、请增援,为之向前途各军接洽”等等,做出了许多力所能及的后勤保障和联络工作。(42)当时,广东北伐军兵精将强、械良饷足,被公认为是当时各省北伐军中最精锐者,在征讨清廷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不能不说,这与丘逢甲所起的作用是分不开的。

3、北上参与组建南京临时政府

一九一一年十一月下旬,独立各省推派代表齐集南京,商讨筹组中央政府事宜并选举临时大总统。丘逢甲为广东方面推举的三人代表之一。当时,为赶在元旦前成立临时中央政府,时间紧迫、经费困难,丘逢甲曾与胡汉民、伍廷芳等人分头奔波于寓居在上海的粤籍各属同乡殷商之间,紧急筹款。数日之内,便筹得七十多万银洋,为民国盛典的如期举行解决了燃眉之急。(43)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独立十七省代表齐集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丘逢甲光荣地出席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盛会。(44)

南京会议期间,丘逢甲心情十分振奋。他踏雪游历了明孝陵、莫愁湖,登临了城内的扫叶楼等名胜古迹。(45)目睹一片大好革命形势、国家民族重兴、复土雪耻有望,丘逢甲抚今追昔、感慨万端,一连写下了十首诗。其中《谒明孝陵》一诗写道:“郁郁钟山紫气腾,中华民族此重兴。 江山一统都新定,大纛鸣笳谒孝陵。”(46)

丘逢甲晚年投身革命洪流,并非单纯从排满的狭隘汉民族意识出发,而是为铲除封建帝制,为在中国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制度而奋斗,这从他告病南归途经厦门时电劝福建都督孙道仁“速行召开省议会”的电文可知。其电文大意是:“革命扫除满清秕政,若一切仍旧安用铁血为?”“民国新造,断非一二人专制可以成功”。(47)

丘逢甲临危之际仍念念不忘国家民族。昏睡之中他口发呓语,喃喃不休,依稀可辨者“皆民国大局安危之计,并未言及家事。”(48)偶或清醒,即向家人询问大局有何变化,“当他听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获致协议时,便显现出欣喜之色;听到孙大总统让位于袁世凯,则蹙眉敛容,引以为忧。他微合着眼睛喘出一口气说:‘孙先生上了袁世凯的当,从此国家多事矣!袁氏是一个老奸巨猾的人,将来必然不忠于民国。孙先生怎能和他合作呢?’说后,又沉沉睡去。”(49)

丘逢甲为辛亥革命、为国家民族,可谓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标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合作支持 | 网站地图 | 网站律师 | 隐私条款 | 感谢表彰 |
2008-2025 武汉升华天下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7968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8502004076号